>受感,而温热之病作矣。其证与伤寒不同,伤寒初病,外虽受邪,而内本无热。温病初起,即内外俱热,其
头痛发热自汗,颇类伤寒,但伤寒必传阳明而始作渴,温病初起而即发热作渴,口燥心烦,且脉动数,不恶
寒,反恶热,午后热益甚,与伤寒颇异。如邪在六经之表,并未入腑入脏者,法宜清解以防风解温汤,随证加
减主之。但咳身不甚热者,以桑杏甘桔汤主之。如方入阳明之经,肺热津枯,法宜清热生津者,以人参白虎汤
主之。如已入阳明之府,肠胃燥结,法宜泄热滋阴者,以大承气汤加味主之。
\x防风解温汤\x
防风(三钱) 桔梗(三钱) 桑叶(三钱) 连翘(三钱) 杏仁(三钱) 芍药(三
钱) 丹皮(三钱) 甘草(二钱) 流水三杯,煎八分,温服,覆衣饮热粥,取微汗。治太阳经头项痛
,腰脊强,发热作渴者。如入阳明经,身热、目痛、鼻干、不卧、胸燥、口渴者,去防风、桑叶、桔梗、杏
仁,加葛根,热加元参,再热加石膏,呕加半夏。如入少阳经,胸胁疼痛,耳聋,口苦咽干作渴者,去防风、桑叶
、桔梗、杏仁,加柴胡、黄芩、半夏,热加元参。如入太阴经,腹满嗌干,发热作渴者,去连翘、桔梗、杏
仁,加生地。如入少阴经,口燥舌干,发热作渴者,去连翘、桔梗、杏仁、芍药,加生地、天冬、元参。如
入厥阴经,烦满囊缩,发热作渴者,去连翘、桔梗、杏仁,加生地、当归。
\x桑杏甘桔汤\x
桑叶(三钱) 杏仁(三钱) 麦冬(三钱) 桔梗(二钱) 紫菀(三钱) 甘草(
二钱) 半夏(三钱制) 茯苓(三钱) 水煎服。治温病初感,但咳嗽者。
\x人参白虎汤\x
石膏(四钱) 知母(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粳米(半
杯)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但取微汗。
治温病二日,方传阳明之经,腑热未作,法宜清热而发表者。
\x大承气加味汤\x
大黄(五钱生) 芒硝(三钱) 枳实(二钱炒) 浓朴(二钱炒) 芍药(三
钱) 生地(三钱) 流水煎大半杯,热服。治温病已入阳明之腑,肠胃燥结者。如肠胃未至燥结,第用滋阴
法,不用承气。即燥结未甚,亦当俟之六日经尽之后,腑热内实,用泄热滋阴之法,一下而清矣。若燥结已
甚,即三五日内,亦可急下。



<目录>杂证要法\表证类

<篇名>暑证

属性:暑气之中人也,每乘虚而入。人当盛暑之时,往往热郁于内,元气先伤。及偶被外邪束闭,而内热不
宣,气愈耗而津愈伤,则热病作矣。其证发热恶寒,口渴心烦,面赤齿燥,小水赤,脉洪而虚,纯属表里俱热
之证。如舌白口渴无汗,邪在气分,而表实者,以防翘桑杏汤主之。如舌赤口渴无汗,邪在血分而表实者,
以防翘桑杏汤,去银花、杏仁、滑石、豆豉,加生地、丹皮、白芍主之。如大汗大渴,脉虚大而芤,热在气
分而表虚者,以人参白虎汤主之。如舌赤口渴汗多,热在血分而表虚者,以加减生脉散主之。如入阳明,脉洪
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苔黄滑,渴欲饮水,得水反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水
结在胸者,以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如入阳明,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以半夏泻心
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如入阳明,湿气已化,热结独存,口燥咽干,渴欲饮
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以小承气汤,各等分下之。此专治暑热之法。如伏暑停食,以致吐泻
者,仍属寒证,应以霍乱之法治之。如暑月伤寒,而内本无热者,仍以伤寒法治之。
\x防翘桑杏汤\x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桔梗(二钱) 桑叶(二
钱) 竹叶(一钱) 甘草(二钱) 防风(三钱) 豆豉(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
以鲜芦根汤煎服,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病不解,再作服。呕而痰多者,加半夏、茯苓。小便
短,加薏仁。
\x防翘桑杏汤去银花杏仁滑石豆豉加生地丹皮白芍方\x
连翘(三钱) 桔梗(二钱) 桑叶(二钱)
竹叶(一钱) 甘草(二钱) 防风(三钱) 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 白芍(二钱) 服法如前。
\x人参白虎汤\x
石膏(五钱研) 知母(三钱) 甘草(二钱) 粳米(半杯) 人参(三钱) 水煎
大半杯,温服。
\x加减生脉散方\x
沙参(三钱) 麦冬(三钱) 五味子(一钱) 丹皮(一钱) 生地(三钱) 水
煎大半杯,温服。
\x小陷胸加枳实汤\x
黄连(二钱) 栝蒌(三钱) 枳实(二钱) 半夏(五钱) 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