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篇名>病证解

属性:手心热,脉行于掌中也。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支满,皆脉所过之地也。 大动,心宜静而反动,本脏
病也。面赤目黄。手少阴经病,心包络脉所通也。喜笑不休,心在声为笑,本脏病也。脉所生病,心主脉也。
烦心心痛,本脏病也。掌中热,即手心热也。
以上经病多与心经相同,以经脉相近也。至于脏病,心经则无,而心包络则有,以心脏不可受邪,凡病皆
包络相火受之也。《内经》分心与心主为两经,本草言证治则合而为一。今遵《内经》,仍分为二,至本草所
载,则附于心主条下,以本病属于心主,标病两经略同,治法亦两经无异也。



<目录>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篇名>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属性: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心包之病)
诸热瞀 ,(心主火,火胜则目眩筋急。)惊惑谵妄,烦乱,(心藏神,心病则神乱。)啼笑骂詈,(与经
言喜笑不休略同。)怔忡,(即心火病。)健忘,(心藏
神。)自汗,(心主汗。)诸痛痒疮疡。(心主血,热伤血也。)
标病(经络之病)
肌热,(热在血分。)畏寒战栗,(热极似寒。)舌不能言,(心主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
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同经。)



<目录>卷下\心包络经第九

<篇名>治法解

属性:火实泻之
心属火,邪气有余则为火实,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土为火之子,泻脾胃之热,而心火自清。
黄连(苦寒泻心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大黄(大泻血分实热,入足太阴、足阳明。)
气∶火入上焦,则肺气受伤,甘温以益元气,而热自退,虽以补气,亦谓之泻火。火入下焦,则小肠与膀
胱气化不行,通水道、泻肾火,正以导赤也。
甘草(生用泻火,入凉剂则泻邪热。)人参(大补元气,生亦泻火。)赤茯苓(泻热行水,入小肠气分。)
木通(通小肠、膀胱,导湿热从小便出。)黄柏(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
血∶火入血分则血热,凉血所以泻火。
丹参(色赤入心,破宿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生地黄(泻心火,凉血而生血
。)元参(壮水以制火。)
镇惊∶心藏神,邪入心包则神不安。化痰清热,兼以重坠,亦镇惊之义也。
朱砂(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牛黄(清心解热,利痰凉惊。)紫石英(重以去怯,入心肝血分。)
神虚补之
心藏神,正气不足则为神虚,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木为火之母,肝虚则无以生火,故补心必先补肝。
细辛(辛温肝胆。)乌梅(味酸入肝。)枣仁(甘酸而润,专补肝胆。)生姜(肝欲散,辛散所以补肝。)
陈皮(辛能散,入厥阴行肝气。)
气∶膻中为气海,膻中清阳之气不足,当温以补之,即降浊升清,亦所以为补也。
桂心(苦入心,补阳活血。)泽泻(利湿热,湿热既降,则清气上行。)白茯苓(安
心益气,定魄安魂。)茯神(开心益智,安魂养神。)远志(苦泻热,温壮气,能通肾气上达于心。)石菖蒲
(辛苦而温,通窍补心。)
血∶心主血,补心必先补血,生新去滞,皆所以为补也。
当归(苦温助心,为血中气药。)熟地黄(入手少阴、厥阴,生精血。)乳香(香窜入心,调气和血。)
没药(通滞血,补心虚。)
本热寒之
不言本寒者,心虚则寒,上补虚条中已载,省文也。
泻火∶虚用甘寒,实用苦寒,泻火之法,不外二端。
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实火。)竹叶(甘寒泻上焦烦热。)麦冬(清心火,润肺燥。)芒硝(苦寒除热
。)炒盐(泻热润燥补心。)
凉血∶凉血亦不外泻火,但泻血中之火,则为凉血。
生地黄(入心泻火,平诸血逆。)栀子(色赤入心,泻心经邪热。)天竺黄(入心经泻热豁痰。)
标热发之
不言标寒者,心经在上,非寒邪所能干,且心主血脉,邪入于脉,已非在表,有热无寒可知。
散火∶火郁则发之,升散之药,所以顺其性而发之,与解表、发表之义不同。
甘草(入汗剂则解肌。)独活(搜风去湿。)麻黄(发汗解肌,兼走手少阴。)柴胡(发表升阳,平少阴
、厥阴邪热。)龙脑(辛温散热。)



<目录>卷下

<篇名>三焦经第十

属性:(是经起于关冲穴,终于耳门穴。)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