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致
病之初,认证投药,取效甚易,及其日久病深,败证悉具,虽有善者,亦莫如之何也已!予
不自揣,特着此论,先指夏间五气而发明之,庶纷纭错杂之症,不至混淆,则触目洞然,施治
如法,亦救世之一端耳。嗟乎!五气既明,多者已辨,则三气、四气之杂至者,不难辨矣。
况伤寒一症,表里可分,传中可别,上、中、下三焦可凭,而又何难乎?我故曰∶伤寒非难
而难于六气之相杂而互至也。



<目录>卷一

<篇名>论中风

属性:中风之症,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殊。中腑者,中在表也,即仲景所谓太阳中风,桂
枝汤之类是也。外显六经之形证,即如伤寒三阳、三阴传变之证也。其见证既与伤寒同,
则其治法亦与伤寒传变无异矣。中脏者,中在里也。如不语,中心;唇缓,中脾;鼻塞,中
肺;目瞀,中肝;耳聋,中肾。此乃风邪直入于里,而有闭与脱之分焉。闭者,牙关紧急,
两手握固,药宜疏通开窍,热闭、牛黄丸,冷闭、橘半姜汁汤。其热闭极甚,胸满便结者,
或用三化汤以攻之。脱者,口张、心绝,眼合、肝绝,手撒、脾绝,声如鼾、肺绝,遗尿、
肾绝。更有发直、摇头、上撺、面赤如妆、汗出如珠,皆为脱绝之证。此际须用理中汤,加
参两余,以温补元气。若寒痰阻塞,或用三生饮加人参以灌之,庶救十中之二三。中血脉者
中在半表半里也,如口眼 斜,半身不遂之属是也,药宜和解,用大秦艽汤加竹沥、姜汁
、钩藤主之,而有气与血之分。气虚者,偏于右,佐以四君子汤。血虚者,偏于左,倍用四
物汤。气血俱虚者,左右并病,佐以八珍汤。此治中风之大法也。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寒热辨

属性:或谓∶寒邪中脏,一于寒也;风邪中脏,而有寒、有热,何也?愚谓寒、阴邪也,阴主
静,故其中人特为寒中而已矣。风、阳邪也,阳主动,善行而数变,故其中人,或为寒中,
或为热中,初无定体也。然其所以无定体者,亦因乎人之脏腑为转移耳。何者?其人脏腑素
有郁热,则风乘火势,火借风威,热气拂郁,不得宣通,而风为热风矣。其人脏腑本属虚寒
则风水相遭,寒气冷冽,水冻冰凝,真阳衰败,而风为寒风矣。为热风,多见闭证,理宜
疏导为先;为寒风,多见脱证,理宜温补为急。夫同一中脏,而寒、热之别相隔千里。其中
所以为热、为寒之故,举世皆不求解,则三化汤之寒,三生饮之热,何以同出于书而屹然并
立?是以医道,贵精思审处而自得之,有非语言所能尽也。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不语辨

属性:或问∶不语,有心脾肾三经之异;又风寒客于会厌,亦令不语,何以辨之?愚谓心者,
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若心经不语,必昏冒全不知人,或兼直视、摇头等症,盖心不受邪,
受邪则殆,此败症也。若胞络受邪,则时昏时醒,或时自喜笑。若脾经不语,则人事明白,
或唇缓,口角流涎,语言謇涩。若肾经不语,则腰足痿痹,或耳聋遗尿,以此为辨。至若风
寒客于会厌,不过喊风声哑之属,口能收,舌能转,枢机皆利,但不发音耳,可用辛散而安



<目录>卷一

<篇名>中风类中辨证法

属性:中风者,真中风也。类中风者,似中风而非中风也。然真中有兼类中者,类中有兼真中
者,临证最难分别,不可无法以处之。大法中风之证,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分,前论已
详言矣。惟类中与真中,最宜分别,不可不审。真中风者,中于太阳,则与伤寒外感传经相
符。若中血脉,必有偏枯 斜之证,中脏虽为在里,亦必兼有经络偏枯之证。若类中者,寒
则厥冷、呕泻而暴痛也;暑则赤日中行而卒倒也;湿则痰涎壅盛而闭塞也;火则面赤、烦渴
、唇燥而便闭也;食则因于过饱,而胸胀满闷也;气则因于盛怒而闭塞无音也;恶则因登冢
入庙,冷屋栖迟,而卒然头面青黯也;虚则面色 白、鼻息轻微也。见证各殊,与真中
之偏枯、 斜自是不同。其间或有相同者,乃真中、类中相兼也。症既相兼,必须一一辨明
,察其多寡兼并之处,辨其标本缓急之情,审度得宜,用古人经验良方,随手而起矣。



<目录>卷一

<篇名>杂症主治四字论

属性:杂症主治四字者,气、血、痰、郁也。丹溪治法,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
陈汤,郁用越鞠丸,参差互用,各尽其妙。薛立斋从而广之,气用补中,而参以八味,益气
之源也。血或四物,而参以六味,壮水之主也。痰用二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