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洪,大而有力也,为积热。大,虚而无力也,为体弱。微,细而隐也,小,细而显也,
为气少。弦,端直之象也,为水饮。长,过乎本位也,为气旺。短,不及本位也,为气少。
紧,如引绳转索也,为寒、为痛。弱,微细之甚也,为气血两亏。濡,沉而细也,为真火不
足。动,如豆粒动摇之象也,为气血不续。伏,脉不出也,为寒气凝结,又或因痛极而致。
促,数时一止也,为热盛。结,缓时一止也,为寒盛。芤,边有中无也,为失血。代,动而
中止,有至数也,亦为气血不续,又为跌打闷乱,以及有娠数月之兆。革,浮而坚急也,为
精血少。牢,沉而坚硬也,为胃气不足。疾,数之甚也,为极热。散,涣而不聚也,为卫气
散漫。惟有缓者,和之至也,为无病。其所主病,大略如此。如或数脉相参而互见,则合而断之,以知其病。
至于脉有真假,有隐伏,有反关,有怪脉,均宜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谓真假?如热
证脉涩细,寒证反鼓指之类。何谓隐伏?如中寒腹痛,脉不出。又外感风寒,将有正汗,亦
脉不出。书云∶一手无脉,曰单伏;两手无脉,曰双伏。何谓反关?正取无脉,反在关骨之
上,或见于左,或见于右,诊法不可造次。何谓怪脉?两手之脉,如出两人,或乍大乍小,
迟数不等,此为祟症。
又有老少之脉不同,地土方宜不同,人之长短肥瘦不同,诊法随时而斟酌。然而脉证相
应者,常也。脉证不相应者,变也。知其常而通其变,诊家之要,庶不相远矣。然总其要领
总不出胃、神、根三字。三字无亏,则为平人。若一字乖违,则病见矣。若一字全失,则
危殆矣。必须胃、神、根三者俱得,乃为指下祯祥之兆。此乃诊家之大
法,偶为笔之于书,以备参考。



<目录>卷一

<篇名>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属性: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
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
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
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
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
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
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
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
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
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
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
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
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
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
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
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
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
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
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目录>卷一

<篇名>医门八法

属性: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
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
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
会,历试而不谬者,尽见于八篇中矣。学人诚熟读而精思之,于以救济苍生,亦未必无小补



<目录>卷一\医门八法

<篇名>论汗法

属性:汗者,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