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甘草 青皮 白术 干姜 陈皮
\x夕泄用四神丸\x
吴萸 肉豆蔻 五味 补骨脂
四神丸加法青皮 沙苑子 杜仲 当归 木瓜 小茴香 理中汤加法五味 赤石脂
枸杞 葫芦巴 胃苓汤 茅术 陈皮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朴 甘草 肉桂 猪苓
桂苓术甘汤加法鹿角 煨姜 南枣 禹量石脂丸加法枸杞
\x中虚腹痛\x
炙草 白芍 炼饴糖 南枣 茯苓
\x食伤\x
人参 炙草 谷芽 葛根 广皮 荷蒂
陈曰∶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回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
藏,肾阳自下炎蒸,脾阳始得变运。王氏以食下不化为无阳,陈参曰∶热胜湿蒸,气伤人倦,
阴茎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府,与方书茎窍症有间。足肿是阳微湿聚,治胃必佐泄肝,制
其胜也。仲景云∶脉弦为胃,减大则病进。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乃清。脾宜升,胃宜降,
苦寒必佐风药,是李东垣之旨。久泄必伤肾,八味承气乃从阴引阳。水泻少腹胀满,少腹为
厥阴肝经,肝失疏泄,当以五苓利水导湿,仿古人急开支河之喻。
何书田曰∶少阳为三阳之枢,相火寄焉。风火煽胃而腐熟五谷,少阴为三阴之枢,龙火
寓焉。熏蒸脏腑而转输糟粕,胃之纳,脾之输,皆火之运也。然非雷藏龙驯,何能无燥无湿无
冒?明燎上之患,必土奠水安,斯不泛不滥,无清气在下之患。故曰∶五泄之治平,水火者,清
其源崇,堤土者,塞其流耳。



<目录>卷上\杂症

<篇名>痢疾章

属性:古称滞下,乃湿热气薄肠胃。河间、丹溪佥用清热导法。六脏属阳,以通为用,五脏皆
阴,藏蓄为本。先泻后痢,脾传肾则逆,即土克水意。由伏邪垢滞从中不清,因而下注矣
痢疾原来下血脓,里急后重腹痛攻。总因食积兼气滞,青黄赤白黑不同。白自大肠来气
伤,赤是血伤小肠中。气血俱伤兼赤白,食积为黄是真的。白脓结腻是属痰,黑者须知死血
色。诸痢下迫皆属火,勿妄以白为寒则。后重滞应调气舒,清血便脓应日除。通滞之汤条芩
利,木通苏梗(炮)姜槟俱。热用黄连痛煨木,胸中不宽砂壳须。小便短则车前滑,后重将军
不可无。头疼身热风邪痢,葛羌苍术防风驱。恶心作酸食积痢,麦芽曲实山楂配。内伤痢疾
小腹疼,桃红紫黑血能治。身不热而腹不疼,大孔迫甚黄水利。此为气郁用升麻,更有柴防
不可弃。噤口烦热腹痛加,水谷入胃即吐地。胃热石莲参(陈仓)米宜,酒积葛梅白蔻济。天
行疫疾老幼传,合用散毒无他剂。夏月香薷扁豆增,银花肠 血能清。诸痢日久须豆芍,补
脾山药术云苓。下陷升柴亦必用,白久气虚黄 参。红久血虚归芍进,血痢不止阿胶应。荆
芥蒲黄同炒黑,姜炭加之少许吞。若还不停血余益,痢久之人虚极明。四君四物可兼用,脉迟肉蔻炮姜灵。
\x暑湿热成痢\x(用药方法与泄泻依稀)
厥阴伏热,先厥防痉
川连 黄芩 丹皮 白芍 陈皮 女贞子 川柏 银花 炮姜 阿胶 茯苓 炒生
地滑石 甘草 北秦皮 枳实 谷芽 白头翁
\x协热痢\x
白头翁汤 白头翁 黄连 加黄芩 北秦皮 黄柏 白芍 茯苓 川朴 陈皮 山楂 益
元散 木香 银花 扁豆 泽泻
\x脾营虚寒,脉沉微,不渴,舌白\x
归身 白芍 肉桂 炮姜 益智仁 青皮 炙草 楂肉 茯苓
\x血痢\x血水有红有紫,纯血难治
茅术 川朴 炒樗皮 肉果 槐米 归身 银花 山楂 炒地榆 广皮 炙草 白
芍人参 肉桂 羌活 白术 煨姜 南枣 六味丸 山楂 猪苓 黄芩 制军 加法 延胡 川连 黄柏
\x阳虚下痢\x 治以温药通之
胃苓汤加炮姜 益智 青皮 赤石脂 粳米 公丁香 六君子汤加肉桂
\x阳明不阖\x(堵截阳明法,变胀主为未传,脉见弦动,是无胃也)
人参 赤石脂 粳米 炮姜
\x脾肾兼虚\x
人参 覆盆子 补骨脂 巴戟天 熟地 茯苓 菟丝子 禹余粮 赤石脂 莲肉
萸肉 山药 淡苁蓉 芡实 炮姜 木瓜 五味
\x痢伤阴液\x
复脉汤去桂枝 麻仁 熟地 归身 麦芽 茯苓 炙草 炙升麻 山药 乌梅 白
芍生地 阿胶 防风根 木瓜 丹皮 查肉 山栀 泽泻 粉猪苓
\x虚气下陷\x陷者举之
人参 炙草 归身 防风 荷叶 西 广皮 白芍 升麻
\x久痢伤肾,下焦不摄\x
人参 菟丝 补骨脂 熟地炭 五味鹿茸 茯苓 赤石脂 春砂仁 山楂 当归
白术 沙苑子 杜仲 附子 淡苁蓉 苓姜 术桂汤 济生肾气汤 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