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卫宣通而愈也。凡用辛热之药,或以寒凉之药佐之尤妙,免致药不中病,而风转甚。
若破〔伤〕中风,表不已,而渐入于里,则病势转甚;若里未太甚,而脉在肌肉者,
宜以退风热、开结滞之寒药调之。或以微加治风辛热药,亦得以意消息,不可妄也。至
宝丹亦凉药也。如〔热〕甚于里,以大承气汤下之。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疮疡

属性:(苦寒为君∶黄芩、黄柏、黄连、知母、生地黄酒洗。甘〔温〕为佐∶黄 、
人参、甘草。大辛解结为臣∶连翘、当归、 本。辛温活血去〔瘀〕∶当归梢、苏
木、红花、牡丹皮。)脉浮者为在表,宜行经∶黄连、黄芩、连翘、当归、人参、
木香、槟榔、黄柏、泽泻。在腰以上至头者,枳壳仍作引药,引至疮所。(出毒消
肿∶鼠粘子。排〔脓〕∶肉桂。入心引血化经汗而不溃,〔伤〕皮∶王瓜根、三棱、莪术、黄
药子。痛甚∶芩、连、柏、知母。)脉沉者在里,当疏利脏腑,利后,用前
药中加大黄,取利为度,随虚实定分两。痛者,止以当归、黄 止之。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一)妇人

属性:产妇临月未诞者,凡有病,先以黄芩、白术安胎,然后用治病药。发热及肌热
者,黄连、黄芩、黄 、人参。腹痛者,白芍药、甘草。感冒者,根据前解利。
产后诸病,忌用白芍药、黄芩、柴胡。内恶物上冲,胸胁痛者,大黄、桃仁。血刺
痛者,当归。内伤发热,黄连。渴者,白茯苓。一切诸病,各根据前法,惟渴去半夏,喘
嗽去人参,腹胀忌甘草。
妇人带下,举世皆曰寒,误之甚矣。所谓带下者,任脉之病也。经曰∶任脉者,
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于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注言∶任脉自
胞上,过带脉,贯络而上,然其病所发,正在带脉之分,而淋沥以下,故曰带下也。
其赤白说者,〔与〕痢义同,而无〔独〕寒者。法曰∶头目昏眩,口苦舌干,嗌咽不
利,小便赤涩,大便涩滞,脉实而数者,皆热证也。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二)小儿

属性:小儿但见上窜及摇头切牙,即是心热,黄连、甘草。目连闪,肝热,柴胡、防风、
甘草。若左腮红,是肝风,与钱氏泻青丸。〔右〕腮红,肺热,与泻白散。额上红者,是心热,
与黄连一味。鼻上红,是脾热,与钱氏泻黄散。颏上红者,肾热,知母、黄柏皆二制,甘草炙。
凡〔治〕小儿病,药味与大人同,只剂料等差少。如见腮、目胞赤,〔呵〕
欠,嚏喷,惊悸,耳尖、手足梢冷,即是疮疹。三日后其证不减,亦不见疮苗,即以柴
胡、升麻、甘草,〔加〕生姜煎,慎不可投以寒凉利脏腑之剂,使疮不能出,其祸不
可〔测〕。
凡养小儿,酒肉油腻生硬冷物及生水等,不可食,自无〔疳〕癖二证、惊风搐者,
与破伤风同。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三)潮热

属性:潮热者,黄连、黄芩、生甘草。辰戌时发,加羌活;午间发,黄连;未间发,石
膏;申时发,柴胡;酉时,升麻;夜间,当归根。若有寒者,加黄 、人参、白术。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四)〔咳嗽〕

属性:咳嗽有声无痰者,生姜、杏仁、升麻、五味子、防风、桔梗、甘草。无声有痰者,
半夏、白术、五味子、防风、枳壳、甘草,冬月须加麻黄、陈皮少许。有声有痰者,白
术与半夏、五味子、防风。久不愈者,枳壳、阿胶。痰有五证,风、气、热、寒、温
也,详见《活法机要》中。



<目录>卷之上\九、主治心法

<篇名>(十五)〔五脏补泻法〕

属性:肝 虚以陈皮、生姜之类补之,经曰∶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
水也,若补其肾,熟地黄、黄柏是也。如无他证,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
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 虚则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
以生姜泻肝。如无他证,钱氏安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以钱氏方中重则
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脾 虚则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壳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钱氏益黄散,
实则泻黄散。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之;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
肺 虚则五味子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