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大枣二枚,葱白二茎,水煎热服取汗,如无汗用热粥以助之。此方发春夏秋三时表证,代桂枝、麻
黄、青龙、各半四方。盖三时暄热,伤寒则不敢用冬月麻黄而发表,故代以羌活、苍术。伤风则不敢用冬月
桂枝而实表,故代以防风、白术。芎、芷、辛发表以代杏仁,地黄救血以代芍药,加黄芩以顺天时也。加减法∶
太阳证加羌活、 本;阳明证加升麻、葛根、白芷;少阳证加柴胡、黄芩、半夏;太阴证加苍术、浓朴,枳实;
少阴证加桔梗、知母、黄柏;厥阴证加川芎、柴胡;如夏月加石膏、知母;服此汤后不作汗加苏叶;恶风自汗
加桂枝;夏月去桂加芍药;汗后不解加大黄;呕逆加姜汁;有痰去地黄加半夏;肌热加柴胡、葛根;喘而恶寒
身热加杏仁、生地;虚烦加知母、麦门冬、竹茹;胸中饱闷加枳壳、桔梗;中风行经加附子;便闭加大黄;中
风兼五痹等证,各随十二经,内外上下,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炼蜜为丸尤妙。
\x羌活冲和汤\x 治伤寒无汗,脉浮紧。羌活、苍术各一钱半,防风、黄芩、川芎、白芷、生地、甘草各一
钱,细辛五分,水煎热服取汗。如渴加知母、石膏;湿土司天,倍苍术,久雨亦加。
\x防风冲和汤\x 治伤风有汗,脉浮缓。防风、白术、生地各一钱半,羌活、黄芩、白芷、甘草各一钱,川芎
五分,水煎温服。汗未止加黄 、芍药;仍未止用柴胡桂枝汤。
\x川芎汤\x 治犯房室感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川芎、白术、羌活各等分,水煎热服。
\x吐\x
凡胸中痰实热郁;或寒结胸中,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或下利,寸口脉滑;或宿食在
上;或客气胸中,脉结,心下烦满而不能食者,并宜吐之。一服中病即止,不可过也。凡吐时先以布系腰腹,
于无风处空心或半空心时,得天气清朗为妙。如风痰急病及伤食者不拘,以吐为度,如不吐,含砂糖一块下药,
涎出不损人,此皆自吐之法,不用手探,但药但汤皆可吐,虽杂病但宜升提其气便吐。通用防风、山栀、川芎、
桔梗芦、人参芦、茶芽、生姜、韭汁之类,加入二陈汤中吐之妙。
\x瓜蒂散\x 治寒邪不在表,亦不在里,而在胸中半表之分。故证如桂枝,但头不疼,项不强,寸脉微浮或大,
胸中痞硬,痰涎壅盛,气上冲咽不得息,或懊 烦躁不得眠。不经汗下,谓之实烦,宜用。如诸亡血及诸虚家,
不可用。
瓜蒂 赤小豆(各五分)
为末,用豆豉煎汤调服,或以盐汤一二碗顿服。服后宜卧片时,欲吐且忍之,良久用指探之随吐,得快乃止。
如不吐,饮热汤一碗以助药力。如服药过多者,饮水解之。未吐,次日又服之。
\x栀豉汤\x 治太阴病在胸膈,脉大多痰;及汗吐下后,虚烦发躁不得眠;甚则反复颠倒,心中懊 ;及身热
不去,心中结痛,或按之软者。又治阳明证下后,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 ,饥不能食,但头汗等
证。
山栀(四枚) 豆豉(六钱)
水煎服,得吐即止。经曰∶酸苦涌泄为阴。其高者越之,胸中痞硬,越以瓜、豉之苦;在上者涌之,痰涎壅
盛,涌以赤豆之酸。但瓜蒂性猛,不如栀豉汤更妙,栀豉之苦寒更入酸齑水少许,以吐胸中之邪。如表热加柴
胡;痞满加黄连;伤食加山楂、神曲;便闭加大黄。但病患微溏者,不可服,里虚而寒在下也。经云∶先泄
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后乃治其他。治痰火于此而悟焉,其神乎!凡方以栀子为主者,皆自栀豉
汤而变之也。
\x下\x
凡下积聚、癫狂,须五鼓或平旦空心服药。伤寒潮热,不纳饮食者,巳时以后尤好。故曰∶下无太晚,
下不厌晚。杂病皆同。如不可通,用蜜导法。凡下药,用汤胜丸,水净万物故也。一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通三五次后,以稀粥止之。
\x大承气汤\x 治阳明病,脉实身重,汗出不恶寒,谵语烦躁,五六日不大便,脐腹胀满硬痛,烦渴而喘,
手足心并腋下 汗出,少阴口燥咽干。晡热胃热当消谷引饮,今反不能食者,内必有燥屎,若能食者,但便
硬耳。又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凡病大热大实大满者宜。
大黄 浓朴 芒硝 枳实(各二钱半)
水一盏,先煎枳、朴,减三分,下大黄煎二三沸,去渣,下芒硝煎一二沸,温服。得利即止,未利再服。
其大黄须用酒煨,若生用峻下,则必为邪热于至高之分,是以愈后多患头目等疾。《活人大全》云∶里证脉沉
宜急下者,大承气汤主之。肝之里见证者,加柴胡、黄芩;心之里见证者,加黄连、麦门冬;脾之里见证者,
加白芍、生地;肺之里见证者,加黄芩、石膏;肾之里见证者,加知母、黄柏。
\x小承气汤\x 治里证已见三四,脐腹胀满而不甚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