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而后一汗兮身轻,
厥阴下利,腹满身疼,先温里以四逆汤,后发表以桂枝汤。
或先解而后一攻兮便愈。
太阳证如狂者,表邪未解,热结膀胱,精采与人不相当,谵语烦躁,先以桂枝汤解其外,后以桃仁承气
攻其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渗之。
有表证而反不可汗者焉,必其表之将入于里;
表证悉具,本可汗也。而发渴脉浮,表将入里,未可汗也。误汗者,玄武汤救之。
有里证而反不可攻者焉,必其里之未全于腑。
里证悉具,本可下也。若恶寒脉不实,里犹带表,未可下也。误下者,理中汤、丸救之。
利半表而温半里,
半表里极难识,有言身前后者,有言身上下者,有言太阳阳明之间者。小柴胡解少阳之半表里也,身后为
太阳,身前为阳明,少阳居中,或从前,或从后,寒热莫定,此以身之前后而言也。五苓散分利膀胱之半表里
也,膀胱寒水近阳明燥金,水多则寒,燥多则热,故亦往来寒热也,此以太阳阳明之间而言也。理中汤治吐泻
不定,上下之半表里也,以身之上中下而言。
汗三阴而下三阳。
此皆变法也。三阴不当发汗,常也。然太阴脉浮桂枝汤;厥阴脉浮弦为欲愈,桂麻各半汤以助其势耳;
少阴反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微热无厥逆诸里证者,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之,是三阴未入于脏者,
皆可汗之。太阳忌下,常也。有曾汗吐下而小便数大便闭者,太阳阳明,宜大承气;少阳阳明,小承气;正
阳阳明,调胃承气,是三阳已入于脏者,皆可下之。胃与大、小肠为三阳,脏乃藏物之脏也。
颠倒六经,非真见不敢;
脉络贯通故也。《百症》云∶均一头痛身热也,内实不大便者宜下,外实小便清者宜汗。尽皆不拘常法如
此,非真见能如是乎!
反复汗下,有神手何妨。
以表里邪未净也。
上一段论传阳变阴之极,变病变法,推究融会以尽其妙。



<目录>外集・卷三\(病机)外感

<篇名>伤寒

属性:战汗已占病可解,
战者,邪正相争也。有战而汗解者,太阳
也,脉必浮紧而芤,浮为在表,芤为正气虚,故与邪战而后解也。也有不战而汗解者,阳明也,脉必浮数不芤,
浮为表,不芤为正气不虚,故不战而汗解也。有不战不汗而解者,少阳也,虽有寒热表邪,寸关尺大小、浮沉、
迟数同等而无偏胜,不日阴阳和平而自解矣。又柴胡证,误以药下,而柴胡证仍在,不为逆,更与小柴胡服之,
必蒸蒸汗出而解。日中得病者,夜半解;夜半得病者,日中解。凡身寒鼓颔战栗,急与姜米汤,热饮以助其阳。
老人虚弱发战而汗不行,随即昏闷者不治。又渴甚饮过者,黑奴证也,亦汗出而解。
发痒谁识疾将移;
发痒乃阳气初回之象,非风、非血燥也。
瘥后昏沉非怪魅,
瘥后半月十日,昏沉少神,错语妄言,或无寒热,或寒热似疟,或朝夕潮烦,皆由汗出未彻,毒流心
包络间,知母麻黄汤主之。无表邪者,陶氏导赤各半汤极妙。大病后喜唾痰者,理中汤。胃热虚烦而呕者,竹
叶石膏汤加姜汁。从腰以下有水肿者,牡蛎泽泻汤。手足挛搐者,牛蒡根汤。遗精者,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鹿茸
一钱,或十味温胆汤。瘥后不食,参苓白术散、枳术丸。瘥后狂言,益元散加辰砂。瘥后失神及干呕,柴胡百合
汤。瘥后血迷,当归活血汤。瘥后腰痛,独活寄生汤。瘥后声沉,补中益气汤。瘥后体瘦肌热,或咳嗽者,用
柴胡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瘥后阴虚盗汗,补阴丸。瘥后疟疾等证,俱照常治法,轻者损谷节欲,慎动自
愈。
遗毒不散发疮痍。
凡伤寒三日后,脉数而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疮痈。或汗出不彻,项后耳旁连颊腮有结核硬肿
者,谓之发颐。或下之不尽,热气流于大肠或肛门,并小腹肿痛,谓之脏毒。或瘥后项下颈边生风堆数枚,不
红不痛如瘰 之状,或瘥后发疹者,俱宜清热凉血,消毒去风,外科法治之。
劳复、食复、饮酒复者热甚,
复者,其病如初也。伤寒新瘥,津夜未复,血气尚虚;或梳洗太早,言动思为太过,则成劳复。盖劳则
生热,热气乘虚还入经络,未免再复。治宜清热解劳,小柴胡汤、麦门冬汤和之。热气浮者,栀豉枳实汤、鼠
屎豉汤。表证多者,柴胡桂枝汤汗之;里证多者,大柴胡汤下之。伤寒新瘥,胃气尚弱,若恣饮食,不能克
化,浊秽脏腑,根据前发热,若用调和脾胃药,胃热转增。大凡伤寒无和胃之理,治须清热消食。轻者胸中微满
谓之遗热,损谷自愈;重者胸高喘满腹胀,必须吐下,栀豉枳黄汤主之。烦热甚者,竹叶石膏汤。胸痞者,生
姜泻心汤。饮酒复者,其热尤甚。盖酒性至热,必烦躁干呕,舌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