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饵为事。常曰∶
保身养性者,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年九十三卒。着《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食疗本草》。
\x陈藏器\x 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县尉。撰《神农本经》,总曰《本草拾遗》,共一十卷。
\x许胤宗\x 唐义兴人,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后为散骑侍郎。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
公以黄 、防风煮汤数十斗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关中多骨蒸病,递相传染,得者皆死,公疗必愈。
或劝其着书贻后世者,答曰∶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工医,
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
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
处,不可言传,虚着方论,终无人能悟,此吾所以不着书也。卒年九十余。
\x许叔微\x 字知可,宋白沙人。尝获乡荐,省闱不利而归,舟次吴江平望,夜梦白衣人,曰∶汝无阴德,所
以不第,何不学医?吾助汝智能。归践其言,果得扁鹊之妙。人无高下,皆急赴之,后绍兴登科第五。着《本
事方》,撰《伤寒辨疑》。
\x郑樵\x 莆田人。博学强记,搜奇访古,好着方书。绍兴中,以荐召对,授枢密院编修,尝居夹 山,学人称
夹先生。
\x纪天锡\x 字齐卿,宋泰安人。弃进士业,精医,注《难经》五卷。太定十五年上其书。授医博士。
\x杨文修\x 字中理,浙人。性纯孝,因母病遂去举业,读轩岐氏书,药不效,割股和 粥以进,母疾即起。
母死,庐墓有群鸟随文修起止,府县旌表其宅。修曰∶某之事亲,不足以起名哉!朱文公就见,与谈性理及
天文、地理、医学之书,竟夕乃去。晚年着《医衍》二十卷,编《地理拨沙经图》,卒年九十九。
\x李惟熙\x 舒州人。博学通医,善论物理。云∶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
也。又曰∶桃、杏双仁辄杀人者,其花本五出,六出必双仁。草木花皆五出,惟山栀、雪花六出,此殆阴阳之
理。今桃、杏六出双仁杀人者,失其常也。
\x麻九畴\x 字知几,金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草书,作大字,有神童之目。章宗召见,问∶汝入宫殿惧
否?对曰∶君臣,父子也,子宁惧父耶?上大奇子。弱冠往太学,有声场屋间。南渡后,读书北阳山中,始以
古学自力,博通五经,于《易》、《春秋》为尤长。少时有恶疾,就道士学服气数年,疾遂平复。又从张子和
学医,子和以为能得其不传之妙。大率九畴于学也专,故所得者深,饥寒劳苦,人所不能堪者,处之怡然,不
以略其业也。
\x刘完素\x 字守真,金河间人。少聪明博学,忽遇异人,以酒饮之,大醉,及寤,洞达医术。撰《运气要
旨论》、《精要宣明论》、《素问玄机原病式》。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元处士。
\x张元素\x 字洁古,金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岁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学医,洞彻其术,
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故其书不传,其学则李东
垣深得之。
\x李庆嗣\x 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读《素问》,洞晓其义,着《伤寒纂类》四卷,《改正活人书》二
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年八十,无疾而逝。
\x李杲\x 字明之,号东垣,元之镇人也。幼好学,博经史,尤乐医药,捐千金从张元素,尽传其业。家富
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大夫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
病为尤长,当时称为神医。《东垣十书》多其着述。治伤寒发热,误服白虎汤,面黑脉细,小便不禁,公曰∶
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寒脏腑,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间,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则他证
必起,但宜温药升阳行经。盖病隐于经络,阳不升则阴不行,经行而本症见矣,治之何难?又治十五岁人病伤
寒,烦渴目赤,脉七八至,按之不鼓,用古姜附汤
冷冻饮料而愈。
\x王好古\x 字进之,号海藏,元古赵人。任赵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性识明敏,博通经史,笃好医方,师
事李东垣,尽得所学,遂为明医。着有《医垒元戎》、《医家大法》、《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括》、
《汤液本草》、《此事难知》、《斑疹论》、《光明论》、《标本论》、《小儿吊书》、《伤寒辨惑论》、
《守真论》、《十二经络药图》。
\x滑寿\x 字伯仁,世为许襄城大家,元初祖父官江南,自许徙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