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各五分,炮姜
三分,服三四剂。
又生脉散、清暑益气汤、六一散,皆却暑之良方。一切暑病,不可须臾离之。学人当于
三方求其奥旨,难以缕陈。



<目录>卷六\伤暑

<篇名>脉法

属性:伤暑,脉洪而虚。
\x大蒜新汲水方\x
治中暑法。
大蒜一把,同新黄土研烂。以新汲水和之,滤去渣,灌入即活。凡中暑伤者,不可便与
冷物。俟稍苏,方可投冷物,则中气运动无患也。
\x田中干泥圈脐方\x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法。
取田中干泥,做一圈,堆在病患肚上。使少壮人撒尿于泥圈肚脐中,片时即得生苏矣。
后不可饮冷汤,须进温米汤。
\x丝瓜白梅方\x
治中暑霍乱。
丝瓜叶(一片) 白霜梅(一枚,并核中仁)
上同研极烂,将新汲水调服。入口立瘥,切不可饮热汤。
\x陈皮藿香汤\x
治伤暑急暴霍乱吐泻方。
陈皮(五钱) 藿香(五钱)
上用土澄清水二杯,煎一杯,服之立愈。
\x扁豆饮\x
治伤暑。
取扁豆叶捣汁一碗,饮之立愈。
\x盐姜汤\x
治伤暑霍乱,上不得吐,下不得泻,身出冷汗,危在顷刻者。
食盐(一两) 生姜(五钱,切片)
同炒变色,以水一大碗煎服,吐出自愈。不可热服,好后切不可遽吃饭食,俟饿极后,
方可吃稀粥。
\x取新汲水法\x(俱见《种福堂》)
治中暑昏眩,烦闷欲绝。急救,挖地深三尺,取新汲水倾入坑内,搅浊,饮数瓯即愈。



<目录>卷六

<篇名>肿症

属性:(肿者,肿于外,胀者,胀于内。二症宜分看。然二症相因亦宜合看。)
肿者,皮肤肿大。古人有气水之分,其实气滞则水不行,水不行则气愈滞,二者相因为
病。水胀篇,以按其腹 而不起者,为气肿;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状者,为水肿
。景岳反其说,以水症按之 而不起,此水在肉中,如糟如泥之象,未必如水囊之比;
按之随起,惟虚无之气,其速乃然。余阅历之久,知二说亦不必拘。大抵肿微则按之随起,肿甚则按之不起。两胁及转
动之处,按之即起;足面及膝股内侧,按之不起。辨症不必以此为凭。当于小便之利与不利,以
分阴阳。身之多热与多寒,脉之洪大与细微,以分寒热。病之起于骤然,与成于积渐,及年
高多病,与少壮无病之人,分其虚实。以先腹而后四肢,或先四肢而后及于腹,分其顺逆
。景岳云∶水气本为同类。治水者当兼理气,盖气化水自化也;治气者亦当兼行水,以气
行而水亦行也。此症当与癃闭症参看。
初患肿病,气喘不得卧,以五皮饮为第一方。盖此方以皮治皮,不伤中气,所以为妙。
若肿而兼胀,小水不利,宜胃苓汤主之。或以四苓散,以半熟蒜捣丸服,极妙。
\x五皮散\x
按上身肿,宜发汗,加苏叶、荆芥、秦艽各一钱五分;下体肿,宜利水,加赤小豆、木通各一钱五分,防己一钱。
口渴多热,小便不利,为阳水,加滑石、木通、车前子、麦冬各一钱五分,木香五分;
不渴,小便自利,多寒,为阴水,加白术、苍术各二钱,附子、干姜、木香各一钱。
脉滑实,腹胀胁满,加生菔子一钱五分、白芥子八分、枳实一钱、半夏二钱。
妇人经水不调而肿,是血化为水,名水分,加红花八分,桃仁、香附各一钱五分;妇人
经水适断即肿,是水化为血,名气分,加当归三钱、五灵脂醋炒一钱五分、香附一钱五分。
按服此方愈后,必加减肾气丸及六君子汤之类收功。
\x胃苓散\x(俱见《妙用》)
\x四苓散加味为丸\x
白术(一两,炒) 茯苓(二两) 猪苓(一两) 泽泻(一两)
研末,以半熟蒜为丸,如绿豆大,开水送下三五钱。
肿症,积渐而成,及久而不愈。气喘口渴,不卧,腹胀,小便短少,大便微溏,一切危
症,不外薛氏加减肾气丸主之。
张景岳曰∶《内经》云∶肾为胃关,开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然关门而何以不利也?《经》
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夫所谓气化者,即肾中之气也,即阴中
之火也。阴中无阳,则气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为肿。故凡治气者,必先治水;治水
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利。惟下焦之真气得行,始能传化。惟下焦之真水得位
,始能厘清。求之古法,惟薛立斋先生加味肾气丸,诚对症之方也。余屡用之,无不见效。
\x薛氏加减肾气丸\x
熟地(四两) 茯苓(三两) 牛茱肉 山药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