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足为病。仲
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宗河间之说,亦谓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皆言有余为病。前圣后贤
,何其相反如是。余少读景岳之书,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效。再搜古训,然后知景岳于
虚实二字,认得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盖风非外来之风,指厥阴风木
而言,与少阳相火同居,厥阴气逆,则风生而火发,故河间以火风立论也。风生必挟木势而
克土,土病则聚液而成痰,故仲景以痰饮立论,丹溪以痰火立论也。究之肾为肝母,肾主藏
精,精虚则脑海空而头重,故《内经》以肾虚及髓海不足立论也。其言虚者,言其病根,
其言实者,言其病象。理本一贯,但河间诸公,一于清火驱风豁痰,犹未知风火痰之所由作
也。余惟于寸口脉滑,按之益坚者为上实,遵丹溪以酒大黄治之。如寸口脉大,按之即散者
为上虚,以一味鹿茸酒治之。寸口脉微者,以补中益气汤,或黄 白术煎膏入半夏末治之。
然欲荣其上,必灌其根,如正元散及六味丸、八味丸,皆峻补肾中水火之妙剂。乙癸同源,
治肾即所以治肝,治肝即所以熄风,熄风即所以降火,降火即所以治痰。神而明之,存乎其
人,难以笔楮传也。如钩藤、玉竹、菊花,天麻柔润熄风之品,无不可于各方中出入加减,以
收捷效也。



<目录>卷四\眩晕

<篇名>诊法

属性:左手脉数,热多,脉涩,有死血,浮弦为肝风;右手滑实为痰积,脉大是久病,虚大是气虚。
\x正元丹\x(《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
,则胸胁刺痛,脐腹胀急。
人参(三两,用川乌一两煮汁收入,去川乌) 白术(二两,用陈皮五钱煎汁收入,去陈皮)
茯苓(二两,用肉桂六钱酒煎汁收入,晒干勿见火,去桂) 甘草(一两五钱,用乌药一
两煎汁收入,去乌药) 黄 (一两五钱,用川芎一两酒煎收入,去川芎) 薯蓣(一两,用干姜
三钱煎汁收入,去干姜)
上六味,除茯苓,文武火缓缓焙干,勿炒伤药性,杵为散。每服三
钱,水一盏,姜三片,红枣一枚,擘,煎数沸。入盐一捻,和渣调服,服后饮热酒一杯,以助
药力。此方出自虞天益《制药秘旨》,本《千金方》一十三味,却取乌头、姜、桂等辛
燥之性,逐味分制四君、 、薯之中。较七珍散但少粟米,而多红枣,虽其力稍逊原方一筹
,然雄烈之味既去,则真滓无形,生化有形,允为温补少火之驯剂,而无食气之虞。真《
千金》之功臣也。
\x一味鹿茸酒\x
注云∶缘鹿茸生于头,头晕而主鹿茸,盖以类相从也。
鹿茸(半两)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许服。
\x一味大黄散\x
丹溪云∶眩晕不可当者,此方主之。
大黄酒制三次,为末,茶调下,每服一钱至二三钱。
\x加味左归饮\x
治肾虚头痛如神,并治眩晕目痛。
熟地(七钱) 山茱萸 怀山药 茯苓 枸杞(各三钱) 肉苁蓉(酒洗,切片,四钱 细辛) 炙
草(各一钱) 川芎(二钱)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



<目录>卷四

<篇名>头痛

属性:景岳云∶头痛一证,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痛者必因元气。但暂病者,有外感头痛,有火
邪头痛。久病者,有阴虚头痛,有阳虚头痛。然亦有暂病而虚者,久病而实者,又当因脉因
证而详察之,不可执也。或寒热,脉紧,清涕,咳嗽,脊背疼痛者,此寒邪在表而然,治宜
疏散,九味羌活汤及茶调散、清空膏主之。或内热脉洪,头脑振振,痛而兼胀者,此火邪在里
而然,治宜清降,玉女煎及一味大黄散主之。或因水亏而火动,蒸热脉弦,痛兼烦躁者,此
阴虚血虚而然,治宜补阴,以六味汤、左归饮,加肉苁蓉、细辛、川芎主之。或因遇阴则痛,遇
寒亦痛,倦怠脉微者,此阳虚气虚而然,治宜扶阳,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川芎、八味汤
、右归丸主之。或外感头痛,当察三阳厥阴。盖三阳之脉俱上头,厥阴之脉亦会巅,太阳在
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侧,此又当有所主,亦外感所当辨也。但内伤头痛,则不得以三阳为
拘耳。至真头痛者,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或灸百壮,吞黑锡丹,可救十中之一。



<目录>卷四\头痛

<篇名>脉息

属性:宜浮滑,忌短涩。
\x九味羌活汤\x(方见《时方》)
治太阳轻症。
\x葛根汤\x(方见《伤寒》)
治阳明。
\x小柴胡汤\x(方见《伤寒》)
治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