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益甚,既吐矣。吐而不已,有升无降,当逆折之使下,故用大黄。
\x大黄甘草汤\x(方见《金匮》)
治食已即吐。
\x通草橘皮汤\x(《千金》) 治伤寒胃热呕吐。
通草(二钱) 橘皮(一钱五分) 粳米(一合) 生芦根汁
水煎热服。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芦根饮子。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干呕。
丹溪云∶凡呕家禁用服栝蒌、桃仁、莱菔子、山栀。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吐。景
岳云∶呕家亦忌苍术,以其味不醇而动呕也。
\x茯苓半夏汤\x
沈芊绿云∶食已心下痛,隐隐不可忍,吐出痛方止,证名食痹。吐食,宜此汤主之。
麦芽 茯苓 半夏 白术 神曲 橘皮 天麻 生姜(各等分) 水煎服。
\x麦天汤\x 亦主之。
麦冬 天麻 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神曲 生姜(各等分)
水煎服。



<目录>卷三

<篇名>呃逆

属性:景岳曰∶呃逆症,谓其呃之连声,无不由于气逆。而呃之大要,亦惟三者而已。一曰寒
呃,二曰热呃,三曰虚脱之呃。寒呃者,头痛,恶寒,发热,脉紧,外寒可散。宜二陈汤倍
加生姜、陈皮主之。腹痛,口中和,手足冷,脉微,内寒可温,以理中汤、四逆汤加丁香、
砂仁主之,去其蔽抑之寒,而呃止矣。火呃者,口渴烦躁,三焦之火可清,以黄芩汤加半夏
,竹叶石膏汤加姜汁主之。潮热狂乱,腹满便硬,阳明实火可下,以三承气汤主之;火势未
甚者,只以安胃饮主之,去其冲上之火,火静则气自平而呃止矣。惟虚脱之呃,或以大病之
后,或以虚羸之极,或以虚损误攻而致呃逆者,当察其中虚,速宜补脾,以六君子汤、理中
汤加丁香、柿蒂、白豆蔻主之;察其阴虚,速宜补肾,以六味汤、八味汤加紫石英主之,归
气饮最妙;虚甚者,必须大剂补元煎加丁香、白豆蔻主之。然实呃者,不难治。惟元气败竭
者,乃最危之候也。更有伤寒之呃者,仍当于伤寒门阅之。张石顽曰∶平人饮热汤,及食椒姜
即呃者,此胃中有寒痰死血也。死血用韭汁童便下越鞠丸。虚人用理中汤加蓬术、桃仁
。痰加茯苓、半夏。呃逆皆是寒热错乱,二气相搏使然。故治亦多用寒热相兼之剂,观丁香柿
蒂散,可以知其义矣。
\x丁香柿蒂散\x
治呃逆通剂。
丁香 柿蒂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x安胃散\x(景岳)
治胃火上冲,呃逆不止。
陈皮 山楂 麦芽(各五分) 木通 泽泻 黄芩 石斛(各一钱)
水煎,食远服。如胃火热甚,加石膏
\x归气饮\x(景岳)
治气不顺,呃逆呕吐,或寒中脾肾等症。
熟地(三五钱) 茯苓 扁豆(各二钱) 干姜(炮) 丁香 陈皮(各一钱) 藿香(一钱五分) 炙草(八分)
水煎服。中气寒甚,加制附子。肝肾寒者,加吴茱萸、肉桂,或加当归。
\x羌活附子汤\x
治胃冷呃逆。
附子 羌活 茴香(各一钱) 干姜(四分) 木香(二分)
为末,入盐一撮,水煎。微温服。
\x丁香煮散\x(与《局方》不同) 治胃反呕逆,呃哕泄泻。
丁香(三十七粒) 建莲肉(去心,二七粒,上二味另煎,去滓) 生姜(七片) 黄秫米(半盏)
水一
碗半,煮熟。去姜药啜粥。
\x半夏生姜汤\x (方见《金匮》) 治呃逆欲死。
\x刀豆子散\x
治病后呃逆不止。
刀豆子烧存性。滚水调服二钱,即止。
\x元红散\x(各见《种福堂》)
治呃逆不止。
荔枝七个,连皮烧存性,为末。百滚汤调服,立止。



<目录>卷四

<篇名>痉、厥、癫、狂、痫、瘫痪

属性:厥者,从下逆上之病也。(《伤寒论》厥以手足厥冷而言。阳厥用四逆散,阴厥用四逆汤。
此主《内经》暴厥者不知与人言,及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旨与《伤寒》不同。
)痉者,强直反张之象也。痫者,猝然昏仆,筋脉螈 ,口角流涎,或作牛马猪羊鸡之声
,后人分为五痫是也。(病有间断故名为痫。)癫者,或歌或哭,如醉如痴,其候多静而常昏。狂
者,语言狂妄,少卧不饥,其候多躁而常醒。瘫痪者,病在筋骨,左瘫右痪,将成废人。六
症医书分治,其实一厥阴尽之。治得其要,只取数方,捷如影响。盖厥阴属风木,与少阳相
火同居,厥阴之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气逆则火发,火发则风生。风生则必挟木势而害土,土
病则聚液而成痰,其归并于心也。心气大虚,而不能御之,或从阳化而为狂,或从阴化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