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锄\x 腹满而痛,若大便实者,宜《金匮》浓朴三物汤,行气中兼荡实法,
以锄其病根。
以上言实胀之治法。
\x若虚胀 且踌躇\x 仔细诊视,勿轻下药。
\x中央健 四旁如\x 喻嘉言云∶执中央以运四旁,千古格言。
\x参竺典 大地舆\x
\x单腹胀 实难除\x 四肢不肿而腹大如鼓。
\x山风卦 指南车\x
\x易中旨 费居诸\x



<目录>卷之二

<篇名>暑症第十三

属性:\x伤暑症 动静商\x 夏月伤暑分动静者,说本东垣。
\x动而得 热为殃\x 得于长途赤日,身热如焚,面垢,体倦,口渴,脉洪而弱。
\x六一散 白虎汤\x 六一散治一切暑症。白虎汤加人参者,以大汗不止,暑伤元气也,加
苍术者,治身热足冷,以暑必挟湿也。
\x静而得 起贪凉\x 处于高厦深室,畏热贪凉,受阴暑之气。
\x恶寒象 热逾常\x 恶寒与伤寒同,而发热较伤寒倍盛。
\x心烦辨 切莫忘\x 虽同伤寒,而心烦以别之;且伤寒脉盛,伤暑脉虚。
\x香薷饮 有专长\x 香薷发汗利水,为暑症之专药也。有谓夏月不可用香薷,则香薷将
用于何时也?
\x大顺散 从症方\x 此治暑天畏热贪凉成病,非治暑也。此舍时从症之方。
\x生脉散 久服康\x 此夏月常服之剂,非治病方也。
\x东坦法 防气伤\x 暑伤元气,药宜从补,东垣清暑益气汤颇超。
\x杂说起 道弗彰\x 以上皆诸家之臆说。而先圣之道,反为之晦,若行道人,不可不熟记
之,以资顾问。
\x若精蕴 祖仲师\x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痉湿 篇》,字字皆精义奥蕴。
\x太阳病 旨在兹\x 仲师谓太阳中 ,太阳二字,大眼目也。因人俱认为热邪,故提
出太阳二字以喝醒之,寒暑皆为外邪。中于阳而阳气盛,则寒亦为热;中于阳而阳气虚,则
暑亦为寒。若中于阴,无分寒暑,皆为阴症。如酷暑炎热,并无寒邪,反多阴症。总之,邪
之中人,随人身之六气、阴阳、虚实而旋转变化,非必伤寒为阴,中暑为阳也。
\x经脉辨 标本歧\x 师云∶太阳中 发热者,病太阳而中标阳之气也。恶寒者,病太
阳而得本寒之气也。身重而疼痛者,病太阳通体之经也。脉弦细芤迟者,病太阳通体之脉也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病太阳本寒之气不得阳热之化也。小有劳身即热、口开
、前板齿燥者,病太阳标阳之化不得阴液之滋也。此太阳中 ,标本经脉皆病。治当助
其标本,益其经脉;若妄施汗下温针,则误矣。
\x临症辨 法外思\x 愚按∶借用麻杏石甘汤治中暑头痛、汗出、气喘、口渴之外症,黄连
阿胶鸡子黄汤治心烦不得卧之内症,至柴胡、栀子、承气等汤,俱可取用。师云∶渴者与猪
苓汤。又云∶瘀热在里,用麻连轺豆汤,育阴利湿,俱从小便而出。此法外之法,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焉。
\x方两出 大神奇\x 暑之中人,随人之阴阳、虚实为旋转变化。如阳脏多火,暑即寓于火
之中,为汗出而烦渴,师有白虎加人参之法。如阴脏多湿,暑即伏于湿之内,为身热、疼重
、脉微弱,师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肤所致,指暑病以湿为病,治以一物瓜蒂汤,令水去而
湿无所根据,而亦解也。



<目录>卷之二

<篇名>泄泻第十四

属性:\x湿气胜 五泻成\x 《书》云∶湿成五泄。
\x胃苓散 厥功宏\x 胃苓散暖脾、平胃、利水,为泄泻之要方。
\x湿而冷 萸附行\x 胃苓散加吴茱萸、附子之类,腹痛,加木香。
\x湿而热 连芩程\x 胃苓散加黄芩、黄连,热甚,去桂枝加葛根。
\x湿挟积 曲楂迎\x 食积,加山楂、神曲;酒积,加葛根。
\x虚兼湿 参附苓\x 胃苓散加人参、附子之类。
\x脾肾泻 近天明\x 五鼓以后泻者,肾虚也。泻有定时者,土主信,脾虚也。故名脾肾泻。
\x四神服 勿纷更\x 四神丸加白术、人参、干姜、附子、茯苓、罂粟壳之类为丸,久服方效。
\x恒法外 内经精\x 照此法治而不愈者,宜求之《内经》。
\x肠脏说 得其情\x 肠热脏寒,肠寒脏热。《内经》精义,张石顽颇得其解。
\x泻心类 特丁宁\x 诸泻心汤张石顽俱借来治泻,与《内经》之旨颇合。详载《医学从众录》。



<目录>卷之二

<篇名>眩晕第十五

属性:\x眩晕症 皆属肝\x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