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内复伤冷,则于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
病者也。
一既伤暑热,复伤生冷,当此阳外阴内之时,复犯外热内寒之症,尤宜先治其内,
温中消食,次治其外,清暑补气,仍以理脾为主,而于前阴阳二条内,相兼取用,盖夏
月阳气浮外,阴气伏内。若饮食劳倦,内伤中气,或酷暑劳役,外伤阳气者,常多患
之,法当调补元气,佐以解暑。若阴寒之症,宜用大顺散,桂附大辛热之药,此《内
经》舍时从症之良法,令人患暑症殁,而手足指甲青黯,此皆不究其因,不温其内,泛
用香薷饮之类所误,夫香薷饮乃散阳气导泄真阴之剂也,有是症而服之,斯为对症。若
未患暑病先服预防,适所以招暑也。加人元气素虚,或房劳过度,而饮之者为祸尤甚。
若欲预防,惟生脉散为夏令最宜。
风寒湿皆地之气,系浊邪,所以俱中足经,暑乃天之气,系清邪而且属火,所以多
中手少阴心经,其症多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初病,未至烦渴,暑初病即渴,伤寒脉必浮
盛,暑脉虚弱,为不同耳。
暑乃六气之一,即天上火,惟此火可寒水折之,非比炉中火、龙雷火也。然暑伤
心,心属南方火,从其类也。小肠为心之腑,利心经暑毒,使由小肠出,故青蒿、香
薷为要药。暑病不得发汗者,盖暑热伤气,汗为心液,汗多亡阳耳。
有因伤暑,极饮冷水,或医者过投冷剂,致吐利不止,外热内寒,烦躁多渴,甚
欲裸形,状如伤寒,此阴盛格阳,宜用温药香薷饮,加附子,或五苓汤佳,妙在肉桂,
并宜冷服。盖三伏之中,伤寒发热,与伤暑发热,症候相似,而治天渊,辨认不真,祸
如反掌。《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夫寒伤形,不伤气,
所以脉盛。热伤气不伤形,所以脉虚。且心主脉,肺朝百脉,肺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
虚则脉绝短气也。伤寒发热,寒邪伤卫,邪客于表,故无汗,属有余症,主治在外。伤
暑发热,热邪伤荣,元气有伤,故多汗,为不足症,主治在内。总暑热之邪,易伤元
气,况腹中阳虚,阴伏在内,故圣人立法,未有罔顾天元之真气为主。
有因冒暑,吐极胃虚,百药不入,粒米不受,病甚危笃,急用人参一钱,黄连五
分,姜汁炒焦,糯米一撮。水煎一小钟,候冷,茶匙徐徐润下,少顷再入一匙,得数匙
不吐,尽一小杯,便可投药食矣。若脉沉迟微细,手足厥冷者,又宜温补,以热药冷冻饮料
之法,则黄连又所禁用矣。
四月属已,五月属午,火太旺则金衰。六月属未土,太旺则水衰,故在夏候,宜滋
养金水二脏为主,盖肾水藉肺金以补其不足,今当金水两衰,子母俱困,故古人于夏
月独宿淡味,兢兢业业,意有在也。十月属亥,十一日属子,正火气潜藏,必养其本,
然之真,以助来春生发之气,且春末夏初,无头疼脚软诸病,故《经》曰∶冬藏精者,
春不病温。
人当酷暑,则身中之阳,体天道浮越地表而难藏,百脉之阴感时令,树木流津而莫
敛,中气疏泄而耗散,一阴来复,而始生,火太旺,则金水受伤,阳既虚则心脾俱困,
卫生君子,可不谨诸。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篇名>五物香薷饮

属性:驱暑和中通用。
香薷 扁豆(炒) 浓朴(姜汁炒) 茯苓 甘草 水煎温服。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篇名>生脉散

属性:生津止渴,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一钱) 麦冬(二钱) 五味子(八分) 水煎服。
火气赫曦则金为所制,而绝寒水生化之源,故气短倦怠,出汗者皆手太阴本症也。
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
寒,濡肺经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司天属火之年,时令燥热
之际尤为要药。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篇名>人参白虎汤

属性: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二钱五分) 知母(二钱) 石膏(四钱) 甘草(一钱) 加粳米一合水煎。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九\方脉暑门合参

<篇名>香朴饮子

属性:治大人小儿伏热吐泻,虚烦作乱。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香薷(各八分) 苏叶 木瓜 广皮 浓朴 乌梅 扁豆(各
七分) 茯苓(一钱) 泽泻(六分) 甘草(三分) 枣姜同煎。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