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痫属惊与痰,不必分五等。大率行痰为主,黄芩、黄连、栝蒌、半夏、南星,随痰
火多少治之。
按∶痫症病本痰热,宜用辛寒之剂,然有用附子何也?盖痫乃痰瘀结于心胸之间,
每遇火动则发,非附子热性走而不守,则焉能流通结滞,开散顽痰乎!此从治之法,乃
劫剂也,不得已而用之。亦犹中风之症,本风火阳邪,而用乌、附也。故辛热之药,只
宜施之于肥白多痰之人,用诸药而不效者。若夫黑瘦多火之人,不宜用也。
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为肾亏,
法则清上补下。
螈,缩也。 ,伸也。伸缩不止,手如拽锯,搐之类也。筋急而缩为螈,筋弛而缓
而为 ,伸缩不已为螈 ,俗谓之搐是也。汗多不止为虚,无汗能食为实。
谓热瞀螈,皆属于火,热胜风搏,并于经络,风主动而不宁。风火相乘,是以瞀螈
生焉。治以祛风涤热之剂,清其火热,瞀螈立愈。若妄加灼,或饮以发表之剂,则死不旋踵矣。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篇名>方脉痉合参(附劳风)

属性:丹溪云∶ 当作痉,传写之误耳。考之诸书,亦未有能辩之。有云病以时发者谓
之痉,不以时发者谓之 ,及按《灵》、《素》、仲景以下诸书,云 云痉,字虽有
两般,治多雷同,殆亦不必犁而为二也。大抵 乃病之名,痉乃病之状,原其有刚柔
二种,以病发之时,而经筋脉络僵劲,角弓反张,故曰痉 ,是劲急也,是以其病发
之状象而名之也,不然,何历代诸公,或以治 之方治痉,或以治痉之方治 也。诸
皆能效,治既同而不殊,则症当一而不二。更有劳风者,因劳汗遇风,其候其治,与
同法,但须审其劳损何脏,如因肾气虚损者,即为肾劳风也,宜随症施治。
按∶ 症发作,则通身战掉,皆因气虚血虚,挟痰火所致,正犹火炎而旋转也。
火能燥物,而使气液之不足,世人不谙,误认为风而用风药,风能胜湿,是不足之中而
又不足矣。多因病后汗后而血不能养筋而然,切不可作风治,而纯用风药也。《玉匮
密钥》曰∶休治风,休治燥,治了火时风燥了。夫火为风燥之本,能治其火,则是散风
而润燥,何风燥之有哉!此 症所以宜补气液而兼散痰火,(张)常以十全大补,少
佐附子,行参 之性以补卫,引归地之性以养荣,则内起之风火潜消,而 不治自愈
矣。
夫人之筋,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外为风寒湿热之所中,以风散气,故
有汗而不恶寒,曰柔 。血寒泣无汗而恶寒,曰刚 。原其所因,多由亡血,筋无
所营,邪得以袭之,所以伤寒汗下过多,与病疮人发汗,产后过汗,致成斯疾者,概可
见矣。诊其脉皆沉伏弦紧,但阳缓阴急,则久久拘挛;阴缓阳急,则反张强直,二证各
异,不可不别。
书曰∶风病下之则 ,复发汗,必拘急。又曰∶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
则。可见多因汗下而致 ,皆由坏证而成,则不专于风寒湿之外传明矣。若属风寒
湿所伤,有汗者脉必浮缓,无汗者脉必浮紧。若脉沉细者,湿所伤也。
按∶风搐一症,本与 症不同。夫 症属湿,然土极必兼风木动摇之化。风搐属
木,木旺必见金燥紧敛之形,故曰诸风掉眩,曲直摇动皆风木之用。阳主动,阴主
静,由火盛制金,金衰不能平木,木旺而自病,此宜吐下之。是虽不可与 同论,然
可引以证 之风热内作者。
伤寒发汗太过,多成 症。若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
背反张者,太阳 也。若头低视下,手足
牵引,肘胁相构,阳明 也。若一目左右邪视,并一手足搐搦者,少阳 也。治法
在表无汗汗之,有汗止之;阳明 属里下之∶少阳 半表半里和之,所谓各随其经也。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篇名>方脉癫狂合参

属性:按∶《内经》言癫而不言痫,古方以癫痫或并言,或言风痫或言风癫,或言癫狂,
所指不一。盖痫病归于五脏,癫病属之于心,故今所以风痫另立一门,而癫狂合为一
门也。
人生而有癫疾者,《经》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
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以其病在头巅,故曰癫。治之者,或吐痰而就
高越之;或镇坠痰而从高抑之;或内消其痰邪,使气不逆;或随风寒暑湿之法,轻剂发
散,上焦部位针灸脉络,而导其气,皆可使头巅脉道流通,孔窍间发,而不致昏眩也。
丹溪曰∶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脉虚者可治,实则死。多因痰结于心
胸,治当镇心神,开痰结。亦有中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