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
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
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前。(前原作后误)入缺盆。
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是主气所
生病者。汗出。目锐 痛。颊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胆足少阳之脉。起于
目锐 。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
走耳前。至目锐 后。其支者。别锐 。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
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
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
之间。循大趾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
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 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
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
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 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
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
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
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而温于皮
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
胜金也。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
火也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
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
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足厥阴气绝则筋绝。
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
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
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
足太阴过于内踝之上无所隐故也。(内原作外误阴脉不行外踝且内踝上有大青脉直上至膝始渐隐当即是也)诸脉之浮而常
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
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
以知其何脉之动也。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
皆络脉也。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
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必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
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