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若利小便。不在所禁也。据少阳篇坏病云。若已吐下。
发汗温针。谵语者。柴胡证罢。此为坏病。未闻云利小便而至坏也。又据柴胡汤后加减法云。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黄芩。加茯苓。又内台方加药法云。如发热。小便不利者。和五苓散。益可见利小便。在所不禁矣。或云胆有上窍。
宜吐。木性曲直。风寒郁其经。则屈而不升。故宜用吐。以升发之。所以可吐篇云。大法。春宜吐。胆属少阳。而时应
乎春是。吐在所不禁。禁利小便者。以胆无下窍。且逆其性而导之也。其说近是。其理则非。断不可从。戒之慎之。



<目录>卷之七\附昔贤治少阳病方论变法

<篇名>(宝鉴)小柴胡加地黄汤方

属性:治妇人室女伤寒发热。经水适来适断。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亦治产后恶露方来。忽然断绝欲死。
柴胡(一两二钱半) 人参 半夏(汤泡七次) 黄芩 甘草(炙) 生地黄(酒洗各七钱)云岐子方用牡丹皮二
两无生地黄
上六味。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枣子一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
琥按上方。即仲景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也。妇人热入血室。系血虚且瘀者。宜此方。必经水既来而适断也。若欲
来而忽断者。为热入而血实证。还宜加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等药。若热入而经水过多者。为血虚而不瘀。又宜加川芎。
白芍。发灰等药。此云岐子法也。



<目录>卷之七\附昔贤治少阳病方论变法

<篇名>(陶氏)柴胡双解饮

属性:治少阳胆经受证。耳聋胁痛。寒热呕而口苦。脉来弦数。属半表半里。宜和解。此经胆无出入。有三禁。不可汗下
吐也。止有小柴胡一汤随病加减。再无别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人参 陈皮 芍药(近本上七味。无分两)
水二钟。姜一片。枣二枚。槌法。入生艾汁三匙。煎之温服。
琥按上方。即仲景小柴胡汤内。加陈皮芍药也。方后入生艾汁三匙者。以生艾气温味苦辛。肘后方用以治时气温
疫。头痛壮热。脉盛。故陶氏加之耳。若云。加入上汤中。如杀车槌之有力。此亦甚形其功。吾不信也。
附陶氏加减法
本经证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本经呕者。入姜汁。竹茹。胁痛。加青皮。痰多。加瓜蒌仁贝母(愚以贝母力缓。不
如改用枳实。)寒热往来似疟者。加桂枝。渴者加天花粉。知母。去半夏。齿燥无津液。加石膏。嗽者。加五味。金沸草。
(愚以五味宜用南产黄色者。)
坏证。加鳖甲。本经证心下饱闷。未经下者。非结胸。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府证。虽满闷。尚为在表。只须小
柴胡。加枳桔。未效。就以本方对小陷胸加枳桔。一服豁然。其妙如神。虚烦。类伤寒证。本方加竹叶。炒粳米。(愚以
方中。无石膏粳米。不须加也。)
本经与阳明合病。本方加葛根。芍药如拾芥。(言不须多用也。)妇人热入血室。加当归。红花。男子热入血室。加
生地黄(愚按血室义。已见前小柴胡附例之后。即血海也。男子妇人皆有之。但男子之血。不能充于血室。血不充。则
不盈。不盈。亦不去也。不去则血无所亏。无所亏。则热亦不能入。所以在男子。从无热入血室之证。今陶氏不读书。
不明理。止知男子之身。亦有血室。因取巧而造立病名。令人喷饭。)
老弱人伤寒无表证。其热胜者。本方加大黄甚者。加芒硝。
(琥)总按上古今诸名家。治少阳病方论。实与仲景之旨互相参合者。医人不可以不知也。



<目录>卷之八

<篇名>辩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属性:(此系仲景原文)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此条言太阴病。乃阳邪传里之证也。
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邪热壅甚。则为腹满。邪迫于上。则吐而食不下。邪迫于下。则利甚而腹时痛。成注云。阴
寒在内。则腹中常痛。此阳邪干里。故虽痛而不常。但时时腹自痛。言有时而痛。有时则又止也。邪虽干里。既痛且利。
则此腹痛之候。宜和而不宜下矣。若误下之。必胸下结硬。此即前第五卷太阳下编云。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者。
此之谓也。或问此条病。在未下之先。仲景法。当用何药。余答云太阴受病。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
腹满嗌干。庞安时以大承气汤下之。今者。腹虽满而嗌不干。是病热不甚。既吐且利。其邪未实。故不可下。愚以仲景
法。还宜以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要之此汤。本太阳病误下。腹满时痛。转属太阴之药。若未经误下。而病已属太阴者。
则此汤中桂枝。另宜以升麻或葛根代之。)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