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死。凡心病见黑气在头者。死也。华佗曰。凡病患面色相等者吉。不相等者凶也。如面青目白。
面赤目青。面黄目青。面赤目白。面白目黑。面黑目白。面白目青。皆为不相等。故曰凶也。相
等者。面目俱青俱红之类也。以上五色。皆六经伤寒之要者。



<目录>卷十一・少阳经症

<篇名>头痛

属性:【纲】仲景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
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躁。
【目】李杲曰。假令少阳症。头痛。往来寒热。脉浮弦。此三症但有一者。是为表也。口失滋
味。腹中不和。大小便或秘而不通。或泄而不调。但有一者。是为里也。如无上下表里症。余者皆
虚热也。
韩祗和曰。少阳初受寒邪。病全在表。故头痛发热。与太阳同。
【纲】仲景曰。伤寒五六日。头痛。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
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
【目】陶华曰。头痛属三阳。乃邪气上攻也。太阳专主头痛。阳明少阳亦有之。少阳头痛脉弦。
发热。小柴胡汤。
鳌按。旧本于此条。有云头痛汗出者。有无痛字。云头汗出者。但此条原属太阳阳明二阳合病。
但见少阳细脉。因从少阳为治者。如此则头痛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四项。乃是太阳表症。心下满口
不欲食心下硬三项。乃是阳阴里症。所以谓之有表复有里也。前四项既属太阳。太阳主头痛。其见
头痛之症无疑。不得曰头汗出也。
【纲】仲景曰。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头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目】喻昌曰。身热恶风。太阳症也。头项强。太阳兼阳明病也。胁下满。少阳症也。本当从
三阳合并病之列。而用表法。但手足温而加渴。外邪辐凑于少阳。而向里之机已着。倘更用辛甘发
散。是重增其热。而大耗其津也。故从小柴胡和法。则阳邪自罢。而阴津以生。一举而两得矣。此
用小柴胡汤。当从加减法。不呕而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为是。
魏荔彤曰。三阳俱见病。仍寻少阳。作驱邪之出路。太阳在表之邪。可附少阳之清气。上升而
透于表。阳明在里之邪。
可附少阳之浊气。下降而泄于下。主以小柴胡。策励半表之清气。逐太阳之表邪。役使半里之浊气。
驱阳明之里邪。是藉少阳半表半里之正气。而治表里之邪。犹之用兵。各因其势而致之。易为力
也。
【纲】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脉弦。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
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目】柯琴曰。是经脉之为眚汗吐下之法。非少阳所宜。若不明刺法。不足以奏功。



<目录>卷十一・少阳经症

<篇名>耳聋目眩口苦咽干

属性:【纲】仲景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目】成无己曰。咽干口燥舌涩。俱为热症。但有微甚耳。惟太阳中寒桂枝附子汤症。由误汗
咽干。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者。随其逆治坏病者也。非治其本寒也。然咽干之由。由汗下后而
得者。有不由汗下而得者。其间治法。或和解。或微汗。或急下。或微下。当察兼有之症。而施轻
重之治。然其为热。则一也。盖经谓咽喉干燥。亦不可汗。以其多有里症故也。实无寒病。善治者。
尤宜互参渴门。乃获全功焉。
王肯堂曰。凡伤寒头眩者。莫不因汗吐下。虚其上焦元气之所致。眩者。目无常主。头眩者。
俗谓头旋眼花是也。眩冒者。昏冒是也。少阳口苦咽干目眩者。少阳居表里之间。以表邪渐入于里。
表中阳虚。故目眩也。太阳少阳并病或眩者。责其虚也。伤寒有起则头眩与眩冒者。皆汗吐下后
所致。是知其阳虚也。故针经曰。上虚则眩。下虚则厥。眩虽为虚。又阳明中风。但头眩不恶寒者。
此又风主眩也。凡此皆水逆候。及其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则死矣。
治少阳目眩。小柴胡汤加天麻、川芎。



<目录>卷十一・少阳经症\耳聋目眩口苦咽干

<篇名>附录察口唇法

属性:张兼善曰。凡口唇焦干为脾热。焦而红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俱赤肿者。热甚也。唇口俱青
黑者。冷极也。口中苦者。胆热也。口中甜者。脾热也。口燥咽干者。肾热也。舌干口燥而欲饮水
者。阳明热也。口噤难言者。痉风也。凡上唇有疮为狐。虫蚀其脏。下唇有疮为惑。虫蚀其肛。若
唇青舌卷。唇吻反青。环口黧黑。口张气直。口如鱼口。及口唇颤摇不止。气出不返。皆不治也。
柯琴曰。此为少阳病之提纲也。口咽目三者。不可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