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则小便难。言衄为经中阳盛也。
【目】朱肱曰。伤寒衄血者。乃解。盖阳气重故也。仲景所谓阳盛则欲衄。若脉浮紧无汗。服麻
黄汤不中病。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小衄而脉尚浮紧者。宜再与麻黄汤也。衄后。脉已微者。
不可行麻黄汤也。若脉浮自汗。服桂枝汤不中病。桂枝症尚在。必头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
宜再与桂枝也。衄后。脉已微者。不可行桂枝也。大抵伤寒衄
血。不可发汗者。为脉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发汗。汗出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不得眠。
然而无汗而衄。脉尚浮紧者。再与麻黄汤。有汗而衄。脉尚浮缓者。再与桂枝汤。脉已微者。黄
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
张元素曰。或谓经言衄家不可发汗。汗必额上陷。今衄血之症。皆缀麻黄于其下。何也。夫太
阳脉浮紧。发热无汗。
自汗者愈。此一定之论也。何故复用麻黄汗之。仲景岂有前后相反之理哉。然本条麻黄汤主之五字。合当用于当发汗之
下。盖以汗之文法。用药诸方。皆赘于外条之末。且如大青龙汤症。既云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服之厥逆。筋惕
肉。此为逆也。又以大青龙汤主之。皆此例。
鳌按。柯氏引黄氏将真武汤改正大青龙汤之谬。已详在前。
王好古曰。仲景言衄家不可发汗者。盖为脉微也。若浮紧者。麻黄汤。浮缓者。桂枝汤。脉已
微。二药不可用。犀角地黄汤主之。
韩祗和曰。千金翼云。吐血有三种。一曰肺疽。二曰伤胃。三曰内衄。既吐血家谓之内衄。则
鼻中出血。可谓之外衄。是经络之血妄行也。经络热盛。阳气拥重。迫血妄行。上出于鼻。则为衄。
柯琴曰。血之与汗。异名同类。不得汗。必得血。不从汗解而从衄解。此与热结膀胱血自下者。
同一局也。太阳脉从目内 络阳明脉于鼻。鼻者。阳也。血虽阴。从阳气而升。则从阳窍而出。
故阳盛则衄。汗者。心之液。是血之变见于皮毛者也。寒邪外敛。腠理不开。阳气内扰。迫血妄行。
假道肺窍。故称红汗。
【纲】仲景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目直视。不能 。不得眠。
【目】成无己曰。衄家虽为邪热在经。而又不可发汗如此。前用桂枝麻黄者。非治衄。用以
发散经中邪气也。若邪不得散。拥盛于里。逼迫于血。因而致衄。即不可用此二汤以治衄矣。
吴绶曰。凡吐血衄血。无表症。脉不浮紧者。不可发汗也。东垣云。脉微者。宜黄芩芍药汤。
脉滑数者。犀角地黄汤。热甚血不止者。河间地黄汤、古方四生丸。血虚者。东垣麦门冬饮子、三
黄补血汤。若不止者。活人茜根散、茅花汤主之也。以上皆治吐衄之良方。但在出入通变耳。大抵
吐衄。脉滑小者生。脉实大者死。吐衄后。脉微者易治。若热反盛。脉反急数者。死也。若衄而头
汗出。或身有汗不至足者。难治。凡血得热则行。得冷则凝。见黑则止。所以犀角地黄汤中加好京
墨汁一二匙。搅药令黑。最效也。
张介宾曰。杂病衄血。积热在里。伤寒衄血。积热在表。论曰。伤寒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
在表也。当发其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此以伤寒之衄为其热不在里而在表也。然论又曰。衄家不可发汗。而何以复用桂枝麻黄等汤。盖衄
由乎阴者。以阴虚火动也。故不宜再汗以亡阴。衄由乎阳者。以表邪未解。故当用桂枝麻黄以发散。
论又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此以表邪欲解。不从汗而从血。所以衄后
当愈也。由此观之。则有因衄而愈者。以经通而解散也。有治衄仍当发散者。以邪之将解未解而因
散其余邪也。若寒气不甚。而用麻黄桂枝。似属太刚。易以柴、葛之类可也。
柯琴曰。已脱血而复汗之。津液枯竭。故脉急紧而目直视。亦心肾俱绝矣。
【纲】仲景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目】成无己曰。此经中之邪。已随而散解。故愈。故知衄者。不待麻黄、桂枝发散者也。
陶华曰。衄血固为欲解。若衄不止而头汗出。其身无汗。乃发热汗不至足者。亦为恶候。当明辨之。
李中梓曰。血紫黑成块。脉迟细。口不渴。小便清。理中汤加丹皮。汗后热退。鼻血不止。新汲
水浸草纸数层。贴项上。及项脊温则易。必止。
鳌按。李氏草纸外治法。施之杂病则稳妥。若治伤寒。还宜酌量。



<目录>卷五

<篇名>鼻鼾鼻鸣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热自发。阴弱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
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发汗已。身犹灼热。脉浮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语言难出。不可下。
不可火。
【目】赵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