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证则名之曰人参汤。于此见其立方命名之义矣。○伤寒瘥后体虚。每有遗热。故禁温补。即问有素禀虚寒。于中气
寒者。止宜理中丸调理。未尝轻用桂附也。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身中津液。为热邪所耗。余热不清。必致虚羸。少气难于康静。若更气逆。欲吐是余热复挟津液滋扰故用竹叶石膏
汤以益气。清热散逆气也。○按此汤。即人参白虎去知母而益半夏麦冬竹叶也。病后虚烦少气为余热未尽。故加麦冬竹
叶于人参甘草之温中益气药中以清热生津。加半夏者。痰饮上逆欲呕故也。病后余热。与伏气发温不同。故不用知母以
伐少阴也。
病患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瘥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病后食谷。微烦谓之食郁。减食自愈。以胃气新虚。不能胜谷也。即有余热未尽。当静养以俟津回。不治而治也即
不获已用药。须平淡处方不使药力胜气。则可即如草木凋瘁。必须时时微涧。助其生发。若恣意壅灌。则立槁矣。至于
虚而有邪者。又须峻利急攻。稍不尽邪乘虚内入不救矣。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学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 散
主之。
阴阳易之病注家不明言。乃致后人。指为女劳复。大谬若然。则妇人病新瘥。与男子交。为男劳复乎。盖病伤寒之
人。热毒藏于气血中者渐从表里解散。惟热毒藏于精髓之中者。无由发泄。故瘥后与不病之体交接。男病传不病之女。
女病传不病之男。所以名为阴阳易。即交易之义也。其证眼中生花。身重拘急少腹痛。引阴筋。暴受阴毒。又非桂附辛
热所能驱。故烧 裆为散。以其人平昔所出之败。浊同气相求服之小便得利。阴头微肿。阴毒仍从阴窍出耳。
以上瘥后诸复阴阳易。



<目录>卷下

<篇名>脉法篇

属性: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
阳病见阴脉者死。
按弦为少阳脉。此以弦为阴脉者。兼见沉涩微弱而言阴病。见阳脉者生阳气内复阴邪外出欲汗而解也。如厥阴中风
脉。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是也。阳病见阴脉者死。外显阳证。内伏阴邪。正衰邪胜也。如谵言妄语。脉沉细者。死是
也。○又按微为厥阴脉而传经热邪。亦尺寸俱微岂热邪至极而脉反微耶。殊不知伤寒之邪传至厥阴。正气虽已大伤而邪
气亦以向衰所以不数实而反微也。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
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浮数阳脉也。阳病不大便。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是阳气结而阴不得和也。至十七日传少阴水。水不胜火。故当剧
沉迟阴脉也。阴病当下利。今反大便硬是阴气结而阳不得和也。至十四日传阳明土。土不胜水故当剧。
问曰。病有洒淅恶寒。而后发热者何答曰。阴脉不足阳往从之。阳脉不足阴往乘之。曰。何谓阳不足。答曰。假令
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曰何谓阴不足。答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则
发热也。
洒淅恶寒。而复发热脉寸微尺弱者。阳虚阴往从之也。少顷发热。则脉必数盛矣。此胜复之常内伤虚损多此。
阳脉浮阴脉弱者。则血虚。血虚则筋急也。
言寸口浮大。而尺内迟弱也。与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同脉异证。彼言风邪伤卫营弱卫强。此言营血本虚。故其证自区。
别然尺中迟弱者。汗下俱禁究竟本虚也。
其脉沉者营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脉霭霭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
曰阴结也。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阳气衰也。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阳结霭霭如车盖。形容浮大而虚。阴结累累如循长竿体。贴指下弦而强直。阳微瞥瞥如羹上肥仿佛虚濡无力。阳衰
萦萦如蜘蛛丝。譬拟沉细欲绝。亡血绵绵如泻漆之绝描写前大后细之状。皆历历如绘。○此阳结。阴结。是言脉法与前
论病证不同不可牵合。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脉按之来缓而时一
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
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结促是有留滞于中。故脉见止歇力能自还。代脉是阳气衰微不能自还杂病见之必死惟伤寒。有心悸脉代者。寒饮停
蓄故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