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眩者,风主运动故也。其或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目眩而死也。
太阳病,若下之,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必眩冒,冒家汗自出而愈。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茯苓白术甘草桂枝汤。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
吐、汗、下后虚烦,脉微沉紧,心下癖,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身摇,筋脉动惕,久而成
痿,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痿,用栝蒌汤。



<目录>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篇名>鼻衄

属性:经络热盛,迫血妄行,出于鼻者,为衄血也。是虽热,其邪尤在经,然亦不可发汗。经曰以桂
枝、麻黄治衄,非治衄也,乃欲散其经中邪气耳。衄血故为欲解,
若衄不止而头汗出,其身无汗,及发热,汗不至足者,又为恶证,当明辩之。
太阳证衄血及服桂枝汤后致衄者,为欲解也,属犀角地黄汤;衄不止。茅花汤。无汗能食者,
即欲衄,黄芩汤。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不得眠,芍药地黄汤。
阳明病,渴欲漱水不咽者必衄,黄芩芍药汤。
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者,麻黄升麻汤。脉浮大,欲发热,下利,鼻衄干呕者,黄芩芍药。衄,烦
而后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
少阴病,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自目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当归四
逆汤,仍灸太溪、三阴交、涌泉。一法用黑锡丹。



<目录>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篇名>吐血

属性:诸阳受热,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热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凡见眼闭目红,神昏
语短,眩冒迷妄,烦躁漱水,狂惊谵语,鼻衄唾红,背冷足寒,
四肢厥逆,胸腹急满,大便黑利,小便频数,皆瘀血证也。不必悉具,但见一二,便作血证主张。
初得此病,急宜用药。至于陆续不已,经数时而腹痛者,此又难于料理也。
经曰∶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犀角地黄汤。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
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此有两证,一阳毒,一阴毒。阳毒用升麻汤,阴毒用甘桔汤加半夏、生姜。
血热者,黄连阿胶汤、地榆柏皮汤、三黄泻心汤。
脉浮,发热,反灸之,必咽燥吐血,救逆汤。
咽喉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欲绝,手足厥冷,蜷卧不能自温,当归四逆汤。



<目录>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篇名>心悸

属性:心悸者,筑筑然动,怔忡不能自安者是也。其证有二,一者气虚,一者停饮。
其气虚者,阳气内弱,心中空虚而为悸。又有汗下之后正气内虚,亦令人悸,与气虚而悸者,则又
甚也,法当定其气悸也。其停饮者,由饮水过多,停留心下,心火畏水,不能自安而为悸也。治法
必先分水、气,虽有余邪,亦先治悸,免使水气散走而成他证也。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经云∶先烦而悸者,此为热;先悸而烦者,此为虚。故宜
建中汤。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故心下悸,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便少者,必里急,猪苓汤。
阳明病,壮热来往,心下悸,小便不利,心烦喜呕,小柴胡汤。
太阳病,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太阳病,发汗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肌体 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
少阳病,耳聋目赤,胸满而烦,妄加汗下,则悸而惊,与小建中汤;有热者,小柴胡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悸,四逆散加桂枝;心下有水气,厥而悸,当先治水,茯苓甘草汤。不
然,水入胃中,必不利也。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目录>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篇名>发黄

属性:《内经》曰∶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者,单阳而无阴也。太阴脾土为湿热所蒸,则虽见于外,
必发身黄。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伤寒至于发黄,热势已极,且与蓄血
大抵相类。小便不利,为发黄。小便自利,为蓄血也。设或寸口无脉,鼻出冷气,与夫形如烟熏,
摇头直视,环口黧黑,举体发黄,是皆真脏气绝也。
伤寒,瘀血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太阳中湿,发黄身热,头痛目黄,汗出,湿在里,五苓散、栀子柏皮汤。
湿家之为病,一分尽痛,发热,身虽如似熏黄,小便不利,五苓散;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