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又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常氏云。小便不利无血者。与五苓散。

  又曰。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又曰。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常氏曰。可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猪苓汤。雍曰。小便利。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小便少。应用猪苓汤。

  仲景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又曰。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口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常氏曰。可刺关元穴。

  又曰。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常氏云。可刺关元穴。雍曰。宜灸。

  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之千金方同)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又曰。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又曰。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不。下之则死。常氏云。可与增损理中丸并蜜丸服。如未效。用黄连七寸。巴豆七粒。二味捣如泥。

  封脐上。灼艾灸热。渐效。

  又曰。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又曰。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则眩千金方同)胃中空虚。客气动膈。

  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常氏云。发黄者。与茵陈蒿汤。煎茵陈浓汁调五苓散亦可。

  又曰。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日哺所小有潮热。(一云日哺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又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又曰。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其脉微弱者。

  此本有寒分也。常云。可增损理中丸。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常云。可大小陷胸汤主之。利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常云。白头翁汤。

  又曰。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一作纵)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

  脉浮者。必结胸。常云。可增损理中丸。脉紧者。必咽痛。常云。可桔梗甘草汤。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常云。小柴胡汤。脉细数者。头痛未止。常云。可葱须汤。脉沉紧者。必欲呕。常云。可七物黄连汤。脉沉滑者。协热利。常云。可白头翁汤。脉浮滑者。必下血。常云。可与类要柏皮汤。

  又曰。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又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

  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又曰。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

  随其实而泻之。常氏云。随其实而泻。谓针家当行泻法也。亦可用小柴胡汤。

  又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又曰。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雍曰。上焦中焦。

  营卫所出也。如不自愈者。服小柴胡汤。

  又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