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常氏云。可五苓散。
又曰。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又曰。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又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目录>卷六

<篇名>少阳经证治十一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其脉循
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
已。
又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又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庞氏云。可小柴胡汤。常氏云。吐下惊而悸者。可桂
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雍曰。此证当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桂
枝非也。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
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一作躁)庞氏云。多
少阳者宜调胃承气汤。此属少阳阳明证。少阳宜和表。鲜有汗证。仲
景少阳和表。宜小柴胡汤。
又曰。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
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庞氏云。脉紧者。与小柴胡
加牡蛎汤。
又曰。若已吐下发汗温针。 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
何逆。以法治之。庞氏曰。犯何逆。犯四温病。坏病也。雍曰。千金方
通前合为一证。则小柴胡首尾备见为当。温针谵语。亦宜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汤。
又曰。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常氏
云。可柴胡桂枝汤。庞氏云。不言弦者。隐于长大也。
又曰。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常氏云。可八石散、茯苓汤。庞氏云。四五日或七八日。
又云。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庞氏云。病到阴。必吐利也。
又曰。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庞氏云。谓小而平匀
也。
又曰。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目录>卷七

<篇名>太阴经证治十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
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庞氏云。宜大承气汤下之。雍谓更当
详证而后可下。此即仲景辨太阴之说也。未可遽下。
又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
下之。必胸下结硬。雍曰。若太阴本证。脏寒自利不渴。当根据仲景温
之以四逆辈。若本太阳病。因误下腹痛。转属太阴者。根据仲景用桂枝
加芍药汤。以太阳误下。表证未解也。
又曰。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又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又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又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
逆辈。
又曰。伤寒三日。太阳脉弱。至四日。太阴脉大。庞氏云。脉大而
胸满多痰者。可吐之。无此证者。宜汗之。雍曰。吐用瓜蒂散。汗用桂
枝汤。仍须脉浮。则可汗也。
又曰。伤寒脉浮而缓。(庞氏云亦大之类)手足自温者。系在太
阴。太阴当发身黄。(庞氏云。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以五苓散加茵
陈主之。)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
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庞氏云。可类要四味桔皮
汤。
又曰。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
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又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
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校正云。下利者。先煎芍药二沸。雍
曰。以脉弱。故知胃气弱也。



<目录>卷七

<篇名>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
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庞氏云。宜大承气汤。雍曰
未可也。更宜详余证。可下则下之。
又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又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常氏云。可四逆汤、甘
草干姜汤。(金匮方)
又曰。病患脉阴阳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