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宜方二卷。元艾元英撰。元英东平人。始末无考。此本为三山张志宁所刊。前有二序。

  一为至正乙未林兴祖作。一为至治癸亥吴德昭作。其书首列药石炮制总论。不过数十味。未免简略。第一卷。述证。自中风至杂病。凡三十类。第二卷。载方。凡三百有余。其曰如宜者。如某证宜用某汤。某证宜用某丸散。

  是也。其说一定不移。未免执而不化。焦氏经籍志。高氏百川书志。俱不着录。然相其版式。犹元代闽中所刊。非根据托也。

  按万历壬寅陈嘉猷重刊是书。附以其家传脉法。并历试效方。改名曰回生捷录。

  〔王氏( )泰定养生主论〕医藏目录十六卷 存自序曰。中阳立是。清净幽居。将二十载。以静待动。备见正邪。其为枉病枉死。盲医瞎灸。莫知所由。故澄心适兴。信笔而书。或一日得数千言。或迤逦连月。不欲措一辞。中间论不避嫌语其害生者。方不贵多。载其必效者。今年六月。峻绝人事。谩编成卷。一家之说。未能尽善。故泄二教之机奥。引九流之绪余。疏谬之辞。

  固不足取信于人。尽其在我。庶可杜门。然则是书之于世也。如邮亭之于歧路。而示人曰。此去则有虎野狼出没。

  彼去则为驿程大道。征人感念曰。此蹊径也。憧憧往来者。莫非行役乎。彼大道也。行役几希。而我独进之耶。

  或者一旦遇害。则征人唯曰命矣。夫彼之大道。又乌知其为果无野狼虎乎。余故知世人之情。闻鹊声则众喜之。如有所得。殊不知鹊亦能噪凶。闻鸦声则众恶之。如有所失。殊不知鸦能使人避凶。而亦能报吉。故鸦纯吉。而鹊半凶。而终不恶鹊。终不喜鸦。呜呼。凶乎吉乎。喜乎恶乎。事在于彼不在此。而鹊不得不噪。鸦不得不报。

  唯人自裁之。虽欲勿用。养生其舍诸。故首以原心。为发明之始。次序婚合孕育。婴幼童壮。衰老宣摄避忌。以御未然之病。然后运气标本。阴阳虚实。脉证病治。以为全生去病之法。然后类方对证。以为规矩之用。备述痰证一条。以为方书补阙拾遗之式。更类杂治活法。常验之方。并无毫发苟简穿凿之妄。仓卒乏医之处。虽不能明脉问疾用药。井井有条。外选肘后秘宝。诸家备急数门。续抄古今明训二道。自省一篇。以为闲邪存诚之要。用质高明。非敢固望人人共为枯槁幽栖。然后尽善。但于一切据方用药之时。知有所生之心耳。或曰。吉人之辞寡。而子之辞。无乃喋喋乎。余曰。吾闻晋书云。平蜀之后。其将问蜀士曰。孔明言句。何其琐碎。士曰。简辞惟圣。与圣则可。彼师旅之众。故当详喻。于是余之反复而言。正欲人人共晓之也。始作于泰定改元。又庄子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故命曰泰定养生主论。庄子亦有养生主论。养生而有主。

  则不惑于二三说也。逸人洞虚子王中阳自序。

  杨易跋曰。上泰定续养生主论一编。予得之藩参东皋冒公。旧本但称洞虚子。称中阳。竟不知作者名氏。比读匏庵吴先生集。始为元之其人。王均章之书也。其略云。均章名 。自号中阳老人。生元盛时。年未四十。弃官归隐虞山之下。慕丹术。尤邃于医。年余九十而卒。又谓见吴思庵跋。乃考之元史。无其传。敏德吴公思庵集。

  无其跋。盖薄荣愿慕高蹈之流。而国史家集。偶遗之也。所着之书。凡数种。此特其一。且长于绘事。钱氏所藏虞山图。乃其手写隐居所。有柴关册灶药栏之属。亦以其诗而知耳。东臬公雅好医术。而笃于奉亲。问尝以是编及予。知予有老母也。兹欲刻梓以传。又将推及予之心。以及于人人。养生君子。时一阅焉。当不待藏刀牧羊之悟。其亦思过半矣夫。正德辛未夏六月初吉。进士建安杨易读跋。

  四库全书提要曰。泰生养生主论十六卷。旧本题元洞虚子王中阳撰。其书论婚孕老幼。阴阳气运。节宣之宜。

  并摘录服证方剂。以资调摄。取庄子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及养生主之语名之。前有中阳自序。及至元戊寅段天序。盖正德间。兵部郎中冒鸾所重刊也。后有杨易跋。谓吴宽集中。载中阳为吴人。名 字均章。自号中阳老人。生元盛时。年四十。弃官归隐虞山之下。慕丹术。尤邃于医。

  〔萨德弥实瑞竹堂经验方〕国史经籍志十五卷 存王都中序曰。曩予诵范文正公良相良医之言。未尝不敛衽嘉叹。何则。良相辅弼元首。佐治邦政。兴利除害。

  选贤任能。使人乐其业。而其仁之见诸事者。足以泽被四海。良医导人有脉。疗理有证。脱 起痼。干元气而开寿域。使人安其生。而其仁之蕴诸心者。亦足以被及万姓。盖出处之辙虽殊。而吾人之用心则一。君子不可斯须而忘吾仁。则吾仁之在天下。不可胜用矣。谦斋萨公志文正之志。学文正之学。初以 马绣衣。风威所及。奸贪破胆。而生灵奠安。由柏垣而登薇府。一以是心。民以是浓。兹守建昌。殆将小试龚黄事业。为异日姚宋良相之效。公乎□哉。公犹以为未尽。乃退而考订名家方书。及游宦博采以经验诸方。分门别类。为书一十五卷。锓梓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