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至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蓺也。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鯈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孔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于戏,其勉之哉!』于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侍中淳于恭奏,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白虎议奏》。」兹事体大,彦和不应错章帝而不书。范注是,从《校证》改。
贾逵给礼于端颂。
黄本作「贾逵给札于瑞颂」,黄校:「(札)元作『礼』,张改;(瑞)元作『端』,张改。」《校证》:「『札』原作『礼』,梅据张振豪改,徐校同。案王惟俭本正作『札』。『瑞』原作『端』,梅据张振豪改。案王惟俭本正作『瑞』。」《考异》:「梅本『礼』作『札』,『端』作『瑞』。注云:『元作礼,张改。』又:『元作端,张改。』凌本、黄本并同。按:梅本改是。」按《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字景伯,……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尤明《左氏传》、《国语》,为之解诂五十一篇。永平中,上疏献之。显宗重其书,写藏密馆。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彩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鸑鷟在岐,宣帝威怀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征也。』帝勑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拜为郎。」李贤注:「鸑鷟,凤之别名也。周大夫内史过对周惠王曰:『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事见《国语》也。」神雀乃瑞物,「端」字不辞。悉从黄本改。
自安和已下。
《校证》:「『和安』原作『安和』,今乙正。」《校注》:「按『安和』二字当乙,始合时序。《诏策》篇『安和政弛』句,误与此同。」《考异》:「按:『安和』依时序当作『和安』。」《汇校》:「按:和,指后汉和帝(公元八九至一零四);安,指后汉安帝(公元一零七至一二四)。杨说是,『安和』二字当乙。」按《后汉书献帝纪》:「(初平元年)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又《王符传》:「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此作「和安」是。然亦有作「安和」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注引《献帝传》载禅代众事曰:「今汉室衰,自安、和、冲、质以来,国统屡绝,桓、灵荒淫,禄去公室,此乃天命去就,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久矣。」从《校证》据《后汉书》乙正。
造羲皇之书。
《校注》:「按《后汉书蔡邕传》:『初,(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典略》:『熹平四年五月,帝自造《皇羲》原误作义五十章。』《御览》九二引。《通鉴汉纪》四九《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六年)与《典略》系年不同。初,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是『羲皇』,当乙为『皇羲』。《楚辞》王逸《九思疾世》:『将咨询于皇羲。』《嵇中散集述志诗》:「『寝足俟皇羲。』又《太师箴》:『绍以皇羲。』范泰高凤赞:『邈矣皇羲。』《类聚》三六引。并称伏羲为『皇羲』。『皇羲』盖摘首章之头二字以名其书也。」《义证》引《文论选》云:「『羲皇』疑为『皇羲』。《后汉书蔡邕传》:『初,(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汇校》:「杨说是,当从史传改。」按《楚辞九思疾世》:「将咨询兮皇羲。」原注:「皇羲,羲皇也。谘,问。询,谋。所以安己也。一云:羲,伏羲。伏羲称皇也。」明皇羲与羲皇同,后世亦有称「羲皇」者,《后汉书蔡邕传》:「(《释诲》)有羲皇之洪宁。」《三国志魏书》卷十一裴注引《高士传》焦先:「自羲皇已来,一人而已矣。」《陶渊明集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诗品序》:「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例多,不徧举。此作「皇羲」是,从杨说据《后汉书蔡邕传》乙。
雅爱。
黄本「爱」下有「诗章」二字。《校证》:「『诗章』两京本作『篇翰』。冯本脱此二字。」《义证》:「按元刻本『诗章』二字缺。」《补正》:「『诗章』,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无。两京本、胡本作『篇翰』。汪本、畲本、张本、何本、王批本、训故本、梅本、谢钞本、四库本作『诗章』;《诗纪别集》一、《汉魏诗乘总录》、《子苑》、《续文选》同。按作『诗章』是。王沈《魏书》:『(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