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送』为六朝、唐人习用语。器按:《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我心写兮。』毛传:『输写其心也。』郑笺:『我心写者,输其情意无留恨也。』《汉书赵广汉传》:『输写心腹。』……写送与输写义同。」《汇校》:「按:『写送』为六朝唐人惯用语,上『绝笔』二句自为偶,『远』字实衍,此当作『克终厎绩,寄在写送』较顺。今从范注删『远』字。」按《高僧传》卷十三《释昙智传》:「性风流,善举止。能谈庄老。经论书史,多所综涉。既有高亮之声。雅好转读。虽依拟前宗,而独拔新异。高调清彻,写送有余。」又《释昙调传》:「写送清雅,恨功夫未足。」「写送」本就唱导佛经而言,彦和因之论文耳。从杨说删「远」字。
则遗势郁湮。
《校证》:「两京本『则』上有『否』字。」
余风不畅。
《校证》:「两京本、王惟俭本『余』上有『而』字。」
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雎也。
「雎」,黄本作「且」。《校证》:「冯本『且』作『睢』。」《补正》:「『且』,弘治本、汪本、张本、王批本、谢钞本作『雎』。训故本作『鴡』。徐云:『雎当作且。』何焯改『且』。按《广雅释训》:『雎,难行也。』《玉篇》隹部:『雎,次雎,行难也。』是『雎』字自可,不必依《易夬卦》爻辞改为『且』也。」《补正》:「按舍人用经传语,多从别本。以元本、弘治本等作『雎』推之,此必原是『雎』字。今作『且』者,盖后人所改。绝不是《文心》即已作『且』也。」《义证》:「按元刻本作『雎』。」并引《斟诠》云:「次且,行不进也。……字亦作趑趄,《文选》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李善注:『趑趄,难行也。』」《汇校》:「按作『且』是。」按《易夬》九四爻辞:「臀无肤,其行次且。」王弼注:「不(疑作『下』字,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即作『下』字)刚而进,非已所据,必见侵伤,失其所安,故臀无肤,其行次且也。」孔疏:「臀无肤其行次且者,九四据下,三阳位又不正,下刚而进,必见侵伤,侵伤则居不得安,若臀无肤矣。次且,行不前进也。臀之无肤,居既失安,行亦不进,故曰:臀无肤,其行次且也。」楼宇烈《王弼集校释》:「次且,《释文》云:『本亦作趦趄。或作跙。』按,此皆借为『趑趄』,《说文》:『趑趄,难行也。』」《说文》隹部无雎字,此当以《周易》为正。从黄本改。迷佽
则附会之体。
《校证》:「锺本、梁本、日本刊本、崇文本『体』下有『也』字。」






总术第四十四


  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诗》《书》,别目两名,自近代耳。颜延年以为:「笔之为体,言之文也;经典则言而非笔,传记则笔而非言」。请夺彼矛,还攻其盾矣。何者?《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不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将以立论,未见其论立也。予以为:发口为言,属(笔)【翰】曰(翰)【笔】,常道曰经,述经曰传。经传之体,出言入笔,笔为言使,可强可弱。(分)【六】经以典奥为不刊,非以言笔为优劣也。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故知九变之(实)【贯】匪(躬)【穷】,知言之选难备矣。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精者要约,匮者亦尠;博者该赡,(无)【芜】者亦繁;辩者昭晢,浅者亦露;奥者复隐,诡者亦(典)【异】。或义华而声悴,或理拙而文泽。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伶人告和,不必尽窕槬之中;动用挥扇,何必穷初终之韵;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夫不截盘根,无以验利器;不剖文奥,无以辩通才。才之能通,必资晓术,(目)【自】非圆鉴区域,大判条例,岂能控引(清)【情】源,制胜文(菀)【苑】哉!
  是以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无)【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故博塞之文,借巧傥来,虽前驱有功,而后援难继;少既无以相接,多亦不知所删,乃多少之(非)【并】惑,何妍蚩之能制乎!若夫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数逢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辞气丛杂而至。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断章之功,于斯盛矣。
  夫骥足虽骏,(缠)【纆】牵忌长,以万分一累,且废千里。况文体多术,共相弥纶,一物携贰,莫不解体。所以列在一篇,备总情变,譬三十之辐,共成一毂,虽未足观,亦鄙夫之见也。
  赞曰: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集 校:

总术。
《校注》:「按今本有错简,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应是第四十五,殿九卷之后;《时序》与《才略》互有关联,不能分散在两卷,《时序》应为四十六,冠十卷之首;《物色》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