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讹。《庄子养生主》『技经肯綮之未尝』,彼文技字则枝字之讹,可证也。」《汇校》:「按:『枝』字校议纷纭,但见于版本者唯枝与技耳。『技』义较长,今从郭说,据冈本改。」按《说文》木部:「枝,木别生条也。」段注:「艹部曰:茎,枝主也。干与茎为艹木之主,而别生条谓之枝,枝必岐出也。故古枝岐通用。」岐字亦作歧,岔路也。枝诈谓诈伪旁出,若枝条之离于本干,岐径之偏于大道也。义通,毋需改。《校注》谓宜从「权」或「杖」,与上文之「辞质」不对,非是。郭注从冈本改「技」,亦不及「枝」字义长。《易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孔疏:「枝,谓树枝也。中心于事疑惑,则其心不定,其辞分散,若闲枝也。」
若夫器分有限。
《校证》:「『器』,何允中本、日本活字本、凌本作『气』,涉下文『精气』而误。」按作「器」是。《魏书萧宝寅传》:「器分定于下,爵位悬于上。」《北史王昕传》:「语其器分,何因到此?」《南史韦叡传》论:「其器分有在,隆名岂虚得乎?」均其证。
有似尾闾之波。
《校证》:「『波』两京本作『泄』。《文通》二一无『有』字。」《补正》:「『波』,两京本、胡本作『泄』。按『泄』字盖出后人妄改,不如『波』字义长。《均藻》四引作『波』。」《补正》:「按『泄』同『泄』字是。《玉篇》水部:『泄,又思列切。漏也。泄,同上。』《广韵》十七薛:『泄,漏泄也。……亦作泄。』上句言『销』,下句言『泄』,文意始合;声律亦谐。作『波』非是。《文选》嵇康《养生论》:『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李注引司马彪(《庄子注》)曰:『尾闾,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闾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闾也。』李翰周注:『畎浍,细流也。尾闾,海水泄处也。言人之服药,所益如细流之进,而多泄其精,如尾闾之泄。』」按《庄子秋水》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成玄英疏:「尾闾者,泄海水之所也;在碧海之东,其处有石,阔四万里,厚四万里,居百川之下尾而为闾族,故曰尾闾。海水沃着即焦,亦名沃焦也。」《释文》:「尾闾,崔云:海东川名。司马云:泄海水出外者也。」《抱朴子内篇论仙》:「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锺石之费,畎浍之输,不给尾闾之泄耳。」泄本作泄。此作「泄」字是,与《庄子》合,且下句「木」字两京本、胡本作「伐」,亦相俪。从两京本改。
同乎牛山之木。
《校证》:「『木』,两京本作『伐』。《文通》无『乎』字。」《校注》:「『木』,两京本、胡本作『伐』。按『伐』字亦出后人妄改。」《考异》:「按:上言『波』,下言『木』,实字相偶,从『木』是。牛山之木,见《孟子告子上》。」《补正》:「按『伐』字是。『伐』与上句之『泄』皆动词。《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赵注:『牛山,齐之东南山也。邑外谓之郊。息,长也。濯濯,无草木之貌。牛山未尝盛美,以在国郊,斧斤牛羊使得不得有草木耳,非山之性无草木也。』」此作「伐」是,说见上。后文亦有「伐性」语。从两京本改。
怛惕之盛疾。
「盛」,黄校:「一作『成』。」范校:「铃木云:嘉靖本(怛)作『恒』。」《校证》:「张之象本『怛』误『恒』。『盛』,梅六次本改『成』,『成』、『盛』古通。」范注:「《说文》:『怛,憯也。』《毛诗匪风》:『中心怛兮。』传云:『怛,伤也。』《文选》嵇康《幽愤诗》:『怛若创痏。』《说文》:『惕,惊也。』《一切经音义》七:『惕,怵惕,悚惧也。』怛惕有迫促伤害之义,『盛』一作『成』,是。」《校注》:「『怛』,张本作『恒』。『盛』,黄校云:『一作成。』天启梅本改『成』。按『恒』字误。《史记文帝纪》:『(十七年)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是『怛惕』连文之证。『盛』读平声,在器中曰盛。《史记文帝纪》集解引应劭注。『怛惕盛疾』,犹言疾在怛惕之中,即忧能伤人之意也。天启梅本改『成』,非是。」《义证》:「《注订》:『怛惕者伤害心性,违养气之道,以致有盛疾之累,盛作成亦通。怛音达。』……《斟诠》改为『怛惕之成疾』,释云:『谓忧伤劳瘁而成疾病也。』」《考异》:「按:『怛惕』见《孟子》。『恒』字形近而讹,梅本是。又按成、盛古通。左宣二年传: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按《文选》卷十八马融《长笛赋》:「听簉弄者,遥思于古昔,虞志于怛惕,以知长戚之不能闲居焉。」李善注:「簉弄,盖小曲也。《说文》曰:簉,倅字如此。毛苌传曰:怛怛惕惕,忧劳也。」《类聚》卷二十八引曹植《感节赋》:「内纡曲而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