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据改。」《考异》:「按:迂迕皆协,『迕』字为长。」《义证》:「『迂』,元刻本、弘治本作『』。按、迂本一字。」按《文赋》:「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袟叙,故淟涊而不鲜。」「失机而后会」,即彦和所谓「迂其际会」也,因行文迂曲,失其际会,故往则无应,来则乘违,往来皆难也。从黄本改。
则往蹇来连。
《校证》:「『往蹇来连』,《文镜秘府论》作『往謇来替。』」《校注》:「《四声论》篇引『蹇』作『謇』;『连』作『替』。按『蹇』『謇』通用,『替』字非是,舍人此语用《易蹇》六四爻辞。孔疏:『蹇,难也。……马(融)云:连,亦难也。』」《考异》:「按:往、来二字本于《蹇》卦,而蹇、替二字,则本于《离骚》:『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蹇朝窣而夕替。』舍人本此,从替是。」按《王力古汉语词典》蹇字条:「行动不便利为『蹇』,言语不流利为『謇』。两字同音,义亦相通。」又謇字条:「謇,蹇。二字同音。《玉篇》:『謇,吃也。』《说文》:『蹇,跛也。』段玉裁注:『《易》曰:「蹇,难也。」行难谓之蹇,言难亦谓之蹇。』二字实同一词,『謇』为分别字。按《说文》无謇字。」又按《易蹇卦》六四曰:「往蹇来连。」王弼注曰:「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楚辞离騒》:「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王逸注:「谇,谏也。《诗》曰:谇予不顾。替,废也。言己虽有绝远之智,姱好之姿,然以为谗人所鞿羁而系累矣。故朝谏謇謇于君,夕暮而身废弃也。」正作謇、替,与《文镜秘府论》所引同。然《离騒》之「謇」乃发语词,此处当从《易》作「往蹇来连」为是。
其为疾病。
《校证》:「『疾』《文镜秘府论》作『疹』。」按《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素问奇病论》:「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张隐庵《集注》:「疹,病也。」
逐新趣异。
《校证》:「『趣』王惟俭本作『趋』。」按《说文》走部:「趋,走也。」「趣,疾也。」《汉书贾谊传》:「行以鸾和,步中《采齐》,趣中《肆夏》,所以明有度也。」颜注:「趣,读若趋。趋,疾步也。」
则声转于吻。
「声」,《校证》作「辞」,并云:「『辞』,清谨轩钞本、《诗纪》别集二作『声』。」《义证》因之。按黄本、范注本亦作「声」,与元本同。此作「声」是,与下文「辞靡于耳」相俪,若从《校证》作「辞转于吻」,则复出矣。
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
「下」,黄本作「字」,黄校:「元作『下』,商孟和改。孙云:『气力』上当复有『字句』二字。」范校:「黄云:案冯本(下)作『字』。」范注:「《文镜秘府论》一《四声论》引此作『滋味流于下句,风力穷于和韵。』无下『吟咏』二字。下句,犹言安句造句。」《校证》:「『滋味流于下句』原作『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梅据商改『下』为『字』。谢云:『吟咏二字似衍。』梅六次本删『吟咏』二字。案谢说是,《文镜秘府论》正作『滋味流于下句』,今据改。」又:「『风力』原作『气力』,据《文镜秘府论》改。梅引孙汝澄曰:『气力上当复有字句二字。』案《文镜秘府论》无,孙说不可从。」《补正》:「何本无『吟咏』二字。王本、郑藏钞本、崇文本同。徐删去『吟咏』二字,云:『二字似衍。』天启梅本空二格。当系将原版之『吟咏』二字剜去。……按『吟咏』二字原系误衍,何本、徐校本、天启梅本是也。孙氏不审,而欲再增『字句』二字以弥缝之,非是。『下』字未误,元本、弘治本、活字本、汪本、畲本、张本、两京本、王批本、胡本、训故本亦并作『下』;《诗纪别集》二引同,商改为『字』非。《四声论》篇引,正作『滋味流于下句』。当据订。」《义证》:「按元刻本、弘治本俱作『下句』。梅本『寄在吟咏』下空两格,沈岩临何焯校本在空格中添『吟咏』二字。」又引《斟诠》云:「作『下』者,盖误认下句『和韵』之『和』字为动词,欲与对文而然,而不知『字句』与『和韵』皆平行词,各包两事。黄引冯本作『字』不作『下』,是乃彦和之原文,商改正是。」《考异》:「按:据诸说当作『声画姘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下句』与『和韵』为对也。」《汇校》:「『吟咏』二字涉上而衍,『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相对而言。」按「吟咏」实衍,从《文镜秘府论》删。「下」、「气」二字并通,毋需改。
异音相从谓之和。
《校证》:「《文镜秘府论》『从』误『慎』。」
故余声易遣。
「故」,范校:「铃木云:《文镜秘府论》、《玉海》『故』作『则』。」范注:「『故』,《四声论》引作『则』,是。」《校证》:「古钞本《文镜秘府论》无『故』字。日刊本《文镜秘府论》『故』作『则』。」《汇校》:「按:故、则并通,但作『则』不与下『故』字复。较胜。」按从日刊本《文镜秘府论》改。
故遗响难契。
「遗」,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