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源流考 清 鲁九皋


诗学源流考

新城鲁九皋山木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自春秋迄战国,又数百年,于是屈子兴于南服,作为《离骚》、《九歌》、《九章》之属,以上继《风》、《雅》、《颂》之音,其徒宋玉之徒和之,号为《楚词》。遭秦灭学,旋废其业。汉兴,《大风》、《秋风》之作,振起于上,于是小山《招隐》之词,《惜誓》、《九谏》、《九怀》、《九叹》之什,羣然并作,王逸审定其旨,并列《骚》学。而司马相如、扬雄又沿其流,作《子虚》、《上林》、《羽猎》、《长杨》诸赋;东都班固、张衡继之,而《两都》、《两京》等赋出焉。要其敷陈直叙,不失古人讽谏之意,故班固之《两都赋序》曰:“赋者,古诗之流也。”自时厥后,赋学渐棼,沿及梁、陈、隋、唐,又有古赋、律赋之别,而赋遂与《诗》、《骚》不相比附矣。五言之兴,或云始于苏、李与《十九首》。梁昭明太子选《十九首》,系以无名氏。徐陵《玉台集》,分其中六章为枚乘作。刘勰《文心雕龙》则云:“孤竹一篇,傅毅之词。”是《十九首》中,东西两都,并有其人,而枚乘在陵、武之前,又不得云始于苏、李也。大抵汉之五言,其意委曲详尽,其词抑扬宛转,工于比兴,切近事情,犹有十五《国风》之遗焉。然自唐山夫人有《安世房中歌》,而武帝立乐府采诗,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风》、《雅》、《颂》之音已备。盖《房中歌》意拟《周南》,而义则取诸《文王之什》,是《大雅》之遗也。《郊祀十九章》学《颂》,《铙歌十八曲》学《小雅》,其余《相和曲》、《清调》、《平调》、《瑟调》、《舞曲歌词》,《杂曲歌词》,皆《风》之遗也。故自汉以来,乐府而外,凡学士大夫之作,别为徒诗,殆其音节与丝竹不相调欤?蜀汉之际,魏、吴并立,而曹氏父子擅制作才,子建尤为杰出,多借乐府题以歌咏时事。其时孔融、王粲、徐干、刘桢、陈琳、阮瑀、应玚羣相景附,谓之“建安七子”。自后言诗者,奉为大宗。魏旣篡汉,晋旋代魏,典午之世,阮嗣宗之《咏怀》,其遗音也。及金陵旣下,混一晋统,而陆氏机、云入洛,与张华兄弟齐名,时称“二陆三张”。而傅玄、潘岳,并擅时誉,然文采徒存,性真不附,诗道至此少衰。惟太冲《咏史》,景纯《游仙》,刘琨伤乱,颇能振兴。迄陶公降生,以西山之节,师柳下之行,不激不随。超然闲淡,时时歌咏其性情,而眞诗以出,风雅之盛,复嫓于建安矣。刘宋之夺晋祚也,晋臣谢灵运入焉,与其从叔父混、从弟惠连、瞻并名于时。其诗长于游山,刻画点缀,备极神妙。而颜特进、鲍参军各以其能着。参军之拟古诸作,实足与谢相伯仲,故后世并称鲍、谢。及玄晖继起于齐,又有大小谢之称。梁继齐统,何逊、沈约、范云、任昉、江淹、柳恽、吴均一时并起。诸子之才,水部为冠。休文审定音韵,特标五声八病,遂为律诗滥觞。自后陈有徐陵、阴铿,北周有王褒、庾信。迨隋一南北,炀帝以英鸷之才,与羣臣唱和;而越公杨素尤为挺出,薛内史虽负盛名,非其伦也。盖自谢氏游山,体尚排偶,词工雕绘,虽在彼为之,弥见古朴,而由此日趋日下,性情愈隐,至陈极矣。迄于隋,其复古之一机乎?盖三汉、六朝之大略如此。其间柏梁之会,实肇七言,乐府中或杂其体。自参军拟《白纻》、《行路难》,始有专家。梁、陈以下,始有继起,要亦无足称者。唐承六代之余,崇尚诗学,特命词臣定律诗体式,制科以此取士。贞观之际,王、杨、卢、骆号称四杰,其诗多尚旧习。陈、杜、沈、宋继之,格律渐高。而陈拾遗尤为复古之冠,其五言古诗,原本阮公,直追建安作者。自后曲江继起,浸浸称盛。开元、天宝之际,笃生李、杜二公,集数百年之大成。太白天才绝世,而古风乐府,循循守古人规矩;子美学穷奥窔,而感时触事、忧伤念乱之作,极力独开生面。盖太白得力于《国风》,而子美得力于《大》、《小雅》,要自子建、渊明而后,二家特为不祧之祖。其辅二家而起者,有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刘昚虚、裴迪、储光羲、常建、崔颢诸人。而元结又有《箧中集》一选,集沈千运、王季友、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征明、元融七人之作[一],都为一卷,其诗直接汉人。故论诗者至开、宝之世,莫不推为千载之盛也。大历而后,风格渐降,独韦应物以古诗称于时。其诗专师陶公,兼取谢氏,前人所谓“发秾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象近道,盖卓乎不为时域者也。其扬王、孟之余波者,刘长卿犹不失雅正,而钱起次之。钱起与耿湋、卢纶、韩翃 [二]、李端、司空曙、吉中孚、苗发、崔峒、夏侯审并称“十才子”。然十子之中,不无利钝,而足与钱、刘相羽翼者,惟郎士元、李嘉佑、皇甫冉兄弟。贞元、元和之际,韩文公崛起,以天纵逸才,为起衰巨手,诗继李、杜之盛。而柳子厚独传《骚》学,亦宗陶公,五言幽澹绵邈,足继苏州,故世并称曰“韦、柳”。辅韩文公而起衰者,孟郊东野也;与柳州称契者,有刘禹锡焉。其它元、白、张、王之乐府,卢仝、李贺、刘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