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五,及有出身之语,不应能至大和间也。蔡宽夫云:'刘禹锡所举别是一人',可以无疑矣。"

  二四、裴迪邱丹
  《王摩诘》、《韦苏州集》载裴迪、邱丹唱和诗,其语皆清丽高胜,常恨不多见。如迪"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乌①飞争向夕,蝉噪②意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处求?"如丹"卖药有时至,自知往来③疏。遽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步出芙蓉府,归乘觳觫车。猥蒙招隐作,岂愧班生庐"。其气格殆不减二人。非唐中叶以来嘐嘐以诗鸣④者可比。乃知古今文士,湮灭不得传于子孙者,不可胜数。然士各言其志,其隐显亦何足多较。观两诗趣尚⑤,其胸中殆非汲汲于世者,正尔无闻,亦何所恨,其姓名偶见二人集,亦未必不为幸也。(《丛话》前十五、《竹庄》十三)

  ----------------
  ①《竹庄》"乌"作"鸟"。
  ②《竹庄》"噪"作"蜕"。
  ③《竹庄》"往来"作"来往"。
  ④《竹庄》"鸣"作"名"。
  ⑤《竹庄》"尚"作"向"。

  二五、韩愈李商隐誉儿
  旧说退之子不惠,读金根车改为金银,然退之《赠张籍诗》所谓"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则不应不识字也。白乐天晚极喜李义山诗文,尝谓我死得为尔子足矣。义山生子,遂以白老字之,既长,略无文性。温庭筠尝戏之曰:"以尔为乐天后身,不亦忝乎?"然义山有"衮师我娇儿,美秀乃无匹"之句,其誉之亦不减退之。不知诗之所称,乃此二子否乎?不然,二人之后,何其无闻也。(《丛话》前十六)

  二六、六 么
  近时乐家多为新声,其音谱转移,类以新奇相胜,故古曲多不存。顷见一教坊老工,言惟大曲不敢增损,往往犹是唐本。而弦索家守之尤严。故言《凉州》者谓之濩素,取其音节繁雄,言《六么》者谓之转关,取其声调闲婉。元微之诗云:"《凉州》大遍最豪嘈,《录要》散序多笼捻。"濩索转关,岂所谓豪嘈笼捻者邪?唐起乐皆以丝声,竹声次之,乐家所谓细抹将来者是也。故王建《宫词》云:"琵琶先抹《绿腰》头,小管丁宁《侧调》愁。"近世以管色起乐,而犹存细抹之语,盖沿袭弗悟尔。《绿腰》本名《录要》,后讹为此名,今又谓之《六么》。然《六么》自白乐天时,已若此云,不知何义也。(《丛话》前十六)

  案:袁文《瓮牖闲评》卷五云:"今曲名《六么》者,偶从省耳,非有他说也。"

  二七、用事浑成
  前史称王筠善押强韵,固是诗家要处,然人贪于捉对用事者,往往多有趁韵之失。退之笔力雄赡,务以词采凭陵一时,故间亦不免此患。如《和席八》"绛阙银河晓,①东风右②掖春"诗终篇皆叙西垣事。然其一联云:"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事除柳浑外,别无出处;③若是用此,则于前后诗意无相干,且趁蘋字韵而已。然则人亦有事非当用,而炉锤駈驾,若出自然者。杜子美《收京诗》以樱桃对杕杜,荐樱桃事,初若不类,及其云"赏因歌杕杜,归及荐樱桃",则浑然天成,略不见牵强之迹,如此乃为工耳。(《丛话》前十六、《玉屑》七)

  ----------------
  ①案:《集》"晓"作"曙"。
  ②《玉屑》"右"作"古"。
  ③案:柳浑为吴兴太守,有《江南曲》云:"汀州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二八、韩愈阳山之贬
  退之阳山之贬,史不载所由,以其诗考之,亦为王叔文、韦执谊等所排尔,所谓"伾文未揃崖州炽,虽得赦宥常愁猜"是也。时柳子厚、刘禹锡同为御史,二人于退之最为厚善,然至此不能无疑。故其诗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言语①泄,传之落宛雠。二子不应②尔,欲③疑断还不。"盖伾、文用事时,亦极力网罗人物,故韩、柳辈皆在彀中。然退之岂终为人役者?虽不能自脱离,而视刘、柳终有间。及其为《永贞行》,愤疾至云:"数君匪亲岂其朋",又曰:"吾尝为④僚情可胜",则亦见其坦夷尚义待朋友终始也。退之与李宗闵,俱裴晋公征淮西时幕客也。退之作《南山有高木》⑤及《擒虎行》赠宗闵,皆略尽其终身所为。然退之亡恙时,宗闵才为中书舍人,其所为尚未暴。自钱徽贬后,牛、李之憾始结,至其为相,则退之死久矣,遂有封川之行,所谓"前汝下视鸟,各议汝瑕疵。乌鹊从噪之,虎不知所归"者,何其明验也。(《丛话》前十七)

  案:胡仔云:余阅洪庆善《韩子年谱》,然后知《宽夫诗话》之谬也。《年谱》云:贞元十九年,自博士拜监察御史,是时有诏以旱饥蠲租之半,有司徽愈急,公与张曙、李方叔上疏言关

  ----------------
  ①案:《集》"言语"作"语言"。
  ②案:《集》"应"作"宜"。
  ③案:《集》"欲"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