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卷二十。胡仔《渔隐丛话》谓:"余考《三朝正史·张咏传》:真宗时,咏再任升州,头疮甚,上悯之,代还;不能朝谒,复求领郡,命知陈州,卒。则《西清诗话》之言是也。其《古今诗话》以谓移守金陵遂薨,非也。"

  ----------------
  ①《青箱杂记》有"华"字。
  ②《青箱杂记》有"一"字。
  ③《丛话》、《诗林》、《宋纪》、《全五代诗》无"遂欲隐华山"至此诸语;作"图南赠诗一绝"。
  ④"益"原作"盖",据《丛话》、《梦溪笔谈》诸书改。
  ⑤《诗林》、《宋纪》"脑"作"鬓"。
  ⑥《丛话》、《诗林》、《宋纪》、《全五代诗》无"不瘥"至此诸语;作"移守金陵遂薨"。

  二七二、滕倪诗
  滕倪苦〔心为〕①诗,宗人滕郎中守吉州,住谒之,会秋试,告别为诗云:"秋风②江上别旌旗,故国无③家泪欲垂。千里未知投足地④,前程应⑤是听猿啼。⑥误攻文字身空老,却返渔樵计已迟。羽翼凋零归⑦不得,丹青⑧无路接差⑨池。"守得诗云:"此生不与子相见。"别后卒于旅邸。倪又有诗云:"白发不知⑩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又《题鹭鸶障子》云:"映水有深意,见人无惧心。"(《总龟》前三十一)

  案:此则见《云溪友议》。

  ----------------
  ①《云溪友议》有此二字;《唐纪》五十九"为"下更有"新"字。
  ②《云溪友议》"风"作"初"。
  ③《云溪友议》"无"作"有"。
  ④《唐纪》、《全唐诗》十八"地"作"处"。
  ⑤《云溪友议》、《唐纪》、《全唐诗》"应"作"便"。
  ⑥《云溪友议》、《唐纪》、《全唐诗》"啼"作"时"。
  ⑦《唐纪》、《全唐诗》"归"作"飞"。
  ⑧《唐纪》、《全唐诗》"青"作"霄"。
  ⑨《云溪友议》"差"作"瑶"。
  ⑩《云溪友议》、《唐纪》.《全唐诗》"知"作"能"。

  二七三、床下诵诗
  孟津诗人李渎①字长源,一日自孟津访魏仲先,曰:"数宿前有人在床下,诵曰:'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予斥其误,曰:'岂非"坐看云起时"耶?'答曰:'此云安能起也?'〔又非梦寐,亟窥之空无一物。〕②兹必死期〔先报〕,③故来相别。"痛饮数日而卒。(《总龟》前三十一)

  案:此则出《玉壶清话》卷七。

  ----------------
  ①"渎",原作"读",以其字"长源"之义求之,似应作"渎",据《玉壶清话》改。
  ②《玉壶清话》有此数语。
  ③《玉壶清话》有此二字。

  二七四、丁晋公总章圣陵事
  丁晋公总章圣陵事,翰林学士李维①,援其亲识为挽郎,恳请于晋公曰:"更在陶鉒。"②丁应声曰:"隔鉒③复陶铸,斋郎又挽郎。"〔维对曰:〕④"自然堪下泪,⑤何必到斜阳。"⑥未几丁败。(《总龟》前三十二)

  案:此亦见《湘山野录》卷下,惟《湘山野录》谓李维请免其子挽铎之执,丁允之,李遂拜谢,戏谓丁曰:"昨日并今日,斋郎与挽郎。"盖言两日伺之。丁应声曰:"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不数日遂出,未及洛而南迁,下泪之谶也。

  ----------------
  ①《湘山野录》"维"作"淮"。
  ②《国老谈苑》"鉒"作"铸"。
  ③《国老谈苑》"隔鉒"作"陶铸"。
  ④《国老谈苑》有此三字。
  ⑤《国老谈苑》"下泪"作"泪下"。
  ⑥《国老谈苑》"到斜阳"作"更残阳"。

  二七五、张唐卿登科题壁诗
  张唐卿进士第一人登科,期集于兴国寺,题诗句于壁曰:"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有人续云:"君看姚晔并梁固,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终于京官。(《总龟》前三十二、《宋纪》十三)

  案:此则出《梦溪笔谈》卷二十三。

  二七六、赵渭南
  赵嘏尝有诗云:"早晚粗①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止于渭南尉,以其精于诗,时谓之赵渭南,如韦苏州云。(《总龟》前三十二)

  案:此则出《摭言》卷十五。

  ----------------
  ①《全唐诗》二十"粗"作"相"。

  二七七、白首同归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日遇不以礼,复遭遇晋武帝,遂同日收石崇、欧阳坚、潘岳送市。石谓潘曰:"安仁复尔耶?"潘曰:"可谓白首同归也。"潘《金谷集》云:"投分寄石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