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骋神变之挥霍,忽出有而入无。言众仙既登正道,故能骋其神变,出于众有而入无为也。淮南子曰:出于无有,入于无为。
  于是游览既周,体静心闲。王逸楚辞注曰:闲,静也。害马已去,世事都捐。庄子曰: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黄帝曰: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但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郭璞曰:马以过分为害。归田赋曰:与世事乎长辞。投刃皆虚,目牛无全。庄子曰:庖丁为文惠君屠牛。文惠君曰:善哉技。庖丁对曰:臣好者道,进乎技矣。臣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也。凝思幽岩,朗咏长川。广雅曰:凝,止也。朗,犹清彻也。尔乃羲和亭午,游气高褰。楚辞曰:吾令羲和弭节兮。王逸曰:羲和,日御也。午,日中。徐爰射雉赋注曰:褰,开也。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法华经曰:击大法鼓。又曰:烧众名香。肆觐天宗,爰集通仙。天宗,谓老君也。通仙,谓众仙也。其通犹通侯也。尚书曰:肆觐群后。孔安国曰:肆,遂也。挹以玄玉之膏,嗽以华池之泉。毛苌诗传曰:挹,斟也。山海经曰:密山是生玄玉,玉膏之所出。郭璞曰:言玉膏中又出黑玉。史记曰:昆仑其上有华池。散以象外之说,畅以无生之篇。象外,谓道也。周易曰:象者,像也。荀粲列传,粲答兄俣云: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乎象外者也。象外之意,故蕴而不出矣。无生,谓释典也。维摩诘曰:是天女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俣,牛矩切。悟遣有之不尽,觉涉无之有间;言道释二典,皆以无为宗。今悟有为非而遣之,遣之而不尽,觉无为是而涉之,涉之而有间,言皆滞于有也。说文曰:悟,觉也。小雅曰:间,隙也。泯色空以合迹,忽即有而得玄。言有既滞有,故释典泯色空以合其迹。道教忽于有而得于玄。郭象庄子注曰:泯,平泯也。又曰:本末内外,畅然俱得,泯然无迹。维摩经,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性自空,于其中通而达者,为入不二法门。有,谓有形也。王弼老子注曰:凡有皆始于无。又曰:有之所始,以无为本。然王以凡有皆以无为本,无以有为功,将欲寤无,必资于有。故曰,即有而得玄也。王弼又曰:玄,冥嘿无有也。释二名之同出,消一无于三幡。释,谓解说令散也。二名,即有名物始,无名物母也。言二名虽异,释之令同出于道也。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王弼曰:两者谓始与母也,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同也,在首则谓之始,终则谓之母也。训畅令尽也。三幡,色一也。色空二也,观三也。言三幡虽殊,消令为一,同归于无也。郄敬舆与谢庆绪书论三幡义曰:近论三幡,诸人犹多欲,既观色空,别更观识,同在一有,而重假二观,于理为长。然敬舆之意,以色空及观为三幡,识空及观亦为三幡。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于不言。夫言从道生,道因言畅。道之因言,理归空一,故终日语乐,等乎不言。庄子曰: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也。又曰:言无言,终身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妙悟玄宗,则荡然都遣,不知己之是己,不见物之为物,故浑齐万像以冥观,兀然同体于自然。孝经钩命决曰:地以舒形,万象咸载。冥,昧也,言不显视也。兀,无知之貌也。自然,已见上文。
文选考异
盖山岳之神秀者也:袁本、茶陵本无「者」字。
注「老子曰天法道」下至「极之微也」 此四十三字袁本、茶陵本无。案:此以尤所校添为是。
注「欲言其」:袁本、茶陵本「其」下有「无」字。案:有者是也。
近智以守见而不之:袁本、茶陵本「智」下有「者」字。案:二本不载校语,无可考也。
注「卑遥」:袁本、茶陵本作「卑遥切」,在注中「举标甚高」下,是也。
注「名色皆赤」:案:「名」当作「石」。各本皆伪而属上,非也。
注「丁邓」:袁本、茶陵本作「磴丁邓切」,在注中「下临绝冥之涧」下,是也。
注「顾恺之启蒙记曰」:袁本、茶陵本「记」下有「注」字,是也。
注「异苑曰天台山石」:何校「石」下添「桥」字。各本皆脱。
注「居求」又注「力鬼」:袁本、茶陵本作「居虬切」,「藟,力鬼切」,在注中「木下曲曰樛」下,是也。
注「道威夷者也」:陈云别本「道」上有「周」字,无「者也」。案:此脱「周」字,衍「者」字。别本今未见。
注「玲珑明见貌」:案:「玲珑」当作「珑玲」,此杨雄传「和氏珑玲」注也。善取同义,不拘语倒。其例全书尽然,不知者依正文乙转,非也。
注「亡匪」:袁本、茶陵本作「亹亡匪切」,在注中「文貌」下,是也。
注「宁犹积也伫与宁同」:陈云「宁」当作「贮」,是也。各本皆伪。
注「阳林生于山南」:案:「林」当作「木」,此「地官山虞」注也。善以「阳木」注「阳林」,不知者依正文改字,非也。
挹以玄玉之膏:案:「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