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村诗稿


林序
陈肇兴先生略传
杨记
题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着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着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卷一

  磺溪(彰化)陈肇兴伯康

  壬子

  癸丑

  ○壬子○

  春日早起

  扫墓感作

  晓行山中即目

  暮春书怀

  初夏郊行

  稻花

  自大墩归五张犁书馆遇雨口占

  斋前观获

  哭赖汝明秀才

  米元章墨迹歌,为张明经作

  山馆夜坐

  待人坑

  送邱石庄孝廉北上

  冬日漫兴

  ○春日早起

  春寒恋重衾,贪眠不觉晓;何来唤人声,花间立一鸟。盥手热炉香,空斋静悄悄;此时平旦心,一毫原不扰。

  ○扫墓感作

  记得趋庭鲤对时,一镫豆火课孤儿;九原今日言犹在,五鼎他年报岂知。宿草春经霉雨润,杜鹃声带血痕悲;墓门满目增惆怅,泪洒东风桧柏枝。

  ○晓行山中即目

  晓从南冢去,山色尚模糊;草露行来湿,蛮烟到处无。泉声随涧转,鸟语隔林呼;遥望前峰上,朝阳红一隅。

  南冢,彰化南方之山名。

  ○暮春书怀

  一日阴晴互变迁,如醒如醉困人天;落花又满东西路,流水无分上下田。轣辘蔗车连夜响,丁东秧鼓接畦喧;几回绿酒红镫下,忆到儿时忽惘然。

  二

  垂杨无力绊春晖,转瞬东皇又欲归;一岁韶华忙里过,少年好景热中非。蛙喧雨后声偏急,花落风前影亦飞;野馆不嫌田舍寂,得知稼穑是民依。

  ○初夏郊行

  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