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六十岁 枋得晚年贫甚,母死无以为葬,衣物米酒,多为人所资助,而集中此类乞谢诗,不在少数。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丙戌六十一岁 丁母忧。元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于朝,以枋得为首,不赴。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丁亥六十二岁 元忙兀台奉旨召之,不赴。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戊子六十三岁 元江浙行省参政管如德求贤士于江南,留梦炎荐枋得,不赴。九月,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复召枋得执之北行。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己丑六十四岁 四月至燕,卒于悯忠寺。

枋得二月至淮安,淮安路教授谢西溪饯之于敬义堂。淮安士友多集,枋得为诗送之,四月一日至燕京。先问谢太后攒所及恭帝所在,再拜痛哭。已而疾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尔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掷之于地,终不食。四月五日卒。【《行实》《斗公遗集》作七日】同年八月,其子定之奉柩归。明年九月,葬其乡之玉亭龚源。(即今弋阳县南乡下坊村)。门人诔而题之曰:「文节先生谢公墓。」枋得死后二十四年,门人虞舜臣乃率其徒筑室买田,祠枋得于弋阳之东。江浙行省请于元庭为迭山书院。【(今改为县第二中学,望江楼等建筑羣依旧)】 又五年,关中李源道乃为之碑。(见《行实》《神道碑》《本传》《北行诗跋》《斗山公遗集》等。)飞按:为了便于读者查阅,特将年谱内所列诗文篇及写作年月等,均分别列入文集各篇所附「说明」之后,这里,便不再重复。


    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关中李源道【仲渊】天讫宋命,皇元一四海而统之。至元二十三年,行御使台、侍御使程巨夫,以宋遗士三十人荐于朝。于是江东谢枋得在举中被征,丁内艰辞。亡何,连诏江浙行省左丞管如德召,皆不起。二十六年春正月,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复被旨集守令戍将,迫促上道、乃行。夏四月至京,不食死,春秋六十有四。八月,子定之奉柩还广信。明年九月,葬其乡之玉亭龚源,门人诔而题之曰:「文节先生谢公墓。」先生曾祖彦安、祖一鹗、考应琇,浔州佥判。妣桂氏,封硕人。先生讳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宋宝佑乙卯荐于乡,丙辰试中礼部高等。比对、力诋时宰阉宦,奋不顾前,后抑至二甲第一人。初、浔州君以事忤使者董槐,被劾以死。先生既第,董槐执政,竟不堂参以归。丁巳,召试教官,调建宁府教授。【按《宋史》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与碑正合。薛鉴载登弟事于宝佑元年癸丑,载除教授事于宝佑四年丙辰。二事俱谬。】

己未,赵葵宣抚江东西,辟为属,寻除礼兵部架阁。令募兵援江上,出楮币十万贯,得信抚义士数千人,以应。宣抚司罢,贾似道当国,会军兴,出入簿责任事者,公毁家以偿不足,坐废。【按:《宋史》误以赵葵为吴潜。其词曰:「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捍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傅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薛鉴》于宝佑丙辰,则云:「辟吴潜幕。」盖用《宋史》。于景定辛酉,则云:「辟赵葵幕。」又用本集离一事而两纪之,误之又误矣。夫募兵之举,原因兵警,史称开庆元年己未七月,元兵渡江围鄂州,取临江、瑞州,江西大震。十月,团结义勇,招募新兵。十一月,以赵江东西宣抚使,与碑正合。若丙辰岁,则未有兵警也。至景定二年,遣使打算诸帅,若向士璧、史岩之、杜庶,俱与赵葵同得罪,吴潜不与也,其无两事审矣。又按:公为赵葵上贾相启,与《宋史》事事吻合。如云:「乃以三州责之一士」,即饶、信、抚也。云「戍兵绝饷,大姓假钱」,即邓、傅二社也。云「方吟洗甲之诗,乃有偿金之责」,即兵退核费也。《宋史》所讹,止是「吴潜」二字。方山不能订正,特为详辨。】至元初,长星竟天逾月,我师压江上,宋社日替,江东漕司犹试士征校艺,先生愤贾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发策十问,摘其奸,极言天心怒,地气变,民心离,人才坏,国有亡证,辞甚剀切,大拂贾意。台评竟上其谤讪,镌两秩,兴国军安置。【按《宋史》坐居乡不法,起兵时冒破科降钱,妄讪谤,因谪居。】因谪所山自号迭山,守令皆及门,执弟子礼。丁卯,以史馆召,先生曰:「似道饵我也。」不赴。闭户讲道,闻之者翕如,若周岳、熊朝、余安裕、杨应桂、余炎、谢禹谟,若辈皆知名士,介然自持,足迹不及权门。里中人行事或不循于理者,輙曰:「谢架阁闻乎?」有持两争,必来质平。遣以理,无秋毫假与人意,人亦高其风,必自审乃进。非义者未尝敢至其前也。乙亥,连以史馆校勘秘书省著作郎召,牢辞,授江东提刑,总其兵以守饶、信、抚,与王师战,辄败不能军,遂易服走闽中,隐于卜。【《行实》云:由建阳唐石山转入苍山等处,朝迁暮徙崎岖山谷间,竟得脱。至元甲申,黄华平。大赦,枋得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