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  (明)袁袠 着


  序
  卷之一  四言
  卷之二  乐府
  卷之三  乐府
  卷之四  五言古体
  卷之五  七言古体
  卷之六  五言近体
  卷之七  七言近体
  卷之八  五言排律
  卷之九  五言绝句
  卷之十  七言绝句
  卷之十一  赋 颂
  卷之十二  七称 七择 连珠三十首
  卷之十三  论 议
  卷之十四  序
  卷之十五  记
  卷之十六  碑 志铭 墓表
  卷之十七  行状 传 诔 祭文
  卷之十八  箴 铭 疏 启 赞 字说
  卷之十九  书
  卷之二十  杂文
  先父行状
  传
  诔
  后叙
  墓志

  ●序

  袁永之集序

  袁永之集二十卷诗十卷文十卷故广西提学佥事姑苏袁先生之所作其子鲁望进士之所校刻者也先生之作精思泉涌伟辞藻发追遗制于元古挽正音于大雅超然命世卓为大家此艺苑之先驱哲匠之玄诣也先生五岁通诗书九岁能为古文辞名动吴下日本使人如苏闻其秀才延见造次酬答响应时巳惊异异域及长学无不窥坟典该洽且发颖名郡多贤取益又文献家承兄弟自相师友弱冠发觧南畿第一连登进士高等改翰林庶吉士读书中秘复与海内名流结纳当是时有凌驾千古狭小一世之意然志存经世思以所负者见诸事业而达之天下凡兵刑礼乐典章法制及 天朝典故前辈勋德尤极稽核不但辞华缋藻之工而巳然先生赋性孤亢调高寡和为忌者所嫉登 朝未几遽罹无妄之灾大业欲图巳投摈斥之地后虽起废督学炎方弱质弗堪恳疏乞归竟成乖左诸所撰述示我经纶其志有足悲者悬车以来大肆力于横塘别业之间期尽发所蕴命之篇什若 皇明献实吴中先贤传将次第勒成稿未及脱而先生病作矣呜呼抱才而不究于用天下莫不为先生惜之昔汉之贾生才高志大取忌当时又孝文礼乐未遑遂至疏斥沉郁以死千载之下读其文者莫不惜其有才无命先生生当明盛之朝值礼乐中兴之日而一奋遂蹶亦终无所遇以死又可不谓之命耶鲁望温恭朗润世其家学间以遗言委序斯集宜阳无文何足以语此第与先生寔有世好早辱游从论心讲艺投分良深爰摭所知用酬泉下俾读者得以论其世亦传信云尔谨序
  嘉靖丁未闰九月云间董宜阳着

  袁永之集序

  呜呼永之没巳几二十载矣其诗文行于世谁不慕尚之者而何藉于余顾念与永之生同岁方永之发觧南畿也余亦举于乡明年同第进士读中秘书日与永之出入承明相周旋也次后彼此宦辙虽不能一律然以永之之才而竟终于外台签书余之罢河南也又适与之同牛骥同枥在永之固为未究其用而在余则已幸矣昨丁未之腊永之嗣子尊尼以所刻永之集见寄且属为叙当是时永之盖巳下世余泣而存之未有以为尊尼复也岁月易除儵忽便十有七八载矣虽余于人世齿发为少延而卧病江渚亦五换嘉靖之历平居块独诸念皆息而独于海内故人之思有不能忘于梦寐者况与永之踪迹之同又若是耶顷儿子宗彦游太学曾见尊尼尊尼意若有望于余者噫余何人而顾于永之有所靳也谨略载平生所与永之游谈之槩而庶几于偿其宿心曰嗟乎文章之事以其时则称于 圣朝者嘉靖为极以其地则称于中夏者三吴为盛而永之所以自处与人之所以称永之者皆不肯居其后永之居馆中时其声誉甚隆余下方之士固不能有所窥覸及余出逐为县朝于京师与永之相见则永之以典试归自大梁也向余道其在大梁得见李崆峒语言颇悉余时逐逐困吏事亦不暇谛听后数年余督饷姑荪访永之于桃花别墅时永之以徒中居忧而余又郎署进止自便故与永之始尽平生之欢其谭及艺文亦不似曩时之草草矣永之语余曰杜子羙诗人之富者耳其妙悟盖不及王孟诸公又出所选唐伯虎集示余而定其评曰伯虎才甚骏惜流落复不自检束大堕于乐天队中耳故所存伯虎作百纔一二语稍涉乐天即黜之呜呼永之远不喜子羙乐天而近于伯虎所称仅此其际果易窥邪今全牒具在读者取其言合而观之盖可以得永之矣永之耿介有直节在兵曹不能媚权贵人故缓急无左右之者以至得罪其视学广右又耻绌体其大人卒上病自免其果决自任如此文章盖特其余事尔余昔赴永新也永之赠诗曰一官淹骥足百里试牛刀在姑苏又赠诗曰十年一见知非易楚水吴山莫浪分此二篇余宝藏之犹在巾笥手迹宛然而謦欬则不可复闻矣伤哉伤哉余非敢谓知永之而其慕永之则非浅世固有知而慕之而视余又能特深者幸相与推而明之荆西少泉居士王格撰

  袁永之集序

  书有之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我 太祖高皇帝即位之初诏翰林为文通道理明世务毋事浮藻及为深恠险僻之语纶苑相承确为定式自金华庐陵以来诸公之文其合作者不但文从字顺各识其职而中间恳欵密致之处读之蔼然使人足以得 祖宗致治之盛厥亦气数之一会哉弘德间海内数君子者出读书为文断自韩欧以上稍变前习一时学士大夫歙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