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溪文稿  (元)苏天爵 撰

  ●目录

  前言
  序
  跋
  跋松厅章疏
  湖广省参政苏公画像赞
  国子祭酒苏公画像赞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卷第十一
  卷第十二
  卷第十三
  卷第十四
  卷第十五
  卷第十六
  卷第十七
  卷第十八
  卷第十九
  卷第二十
  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二
  卷第二十三
  卷第二十四
  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六
  卷第二十七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九
  卷第三十
  附录一 辑遗
  附录二 传记资料
  附录三 赠答题咏
  附录四 序跋著录

  ●前言

  (一)

  滋溪文稿三十卷,元苏天爵着。
  苏天爵(一二九四—一三五二),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其先世当金末曾一度徙河南,金亡后返里,「居久之,遂以赀雄其乡」。曾祖苏诚,继承先业,「时郡邑新立,无知学者,独能教其子,为乡人先」。祖苏荣祖,「家藏书数百卷,手录校书不倦」。藏书之屋名滋溪书堂,「盖滋水道其南也」。这也正是本书名称的由来。荣祖曾一度监真定税务,不久即辞去。父苏志道(一二六一—一三二○),以吏起家,有能名,曾参与处理江南白云宗狱及岭北行省赈济饥民事件,颇有声誉。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从五品)。他「既为时循吏,又好读书」,对书堂加以修葺,「且渐市书益之,又尝因公事至江之南,获万余卷以归」。虞集:真定苏氏先茔碑,见道园学古录卷十四;苏公墓碑,同上书卷十五。宋本:滋溪草堂记,国朝文类卷三十一。苏氏为真定大族,天爵祖先世代为学,藏书万卷,又两代出仕,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生活道路有极大的影响。
  苏天爵少年时受到其父苏志道的严格教育,并一度师事理学家安熙(一二七○—一三一一),「从学实有年」。袁桷:安先生墓表,清容居士集卷三十。后入国子学读书。他「初为冑子时,科目未行」。[二]元代科举制的实行,始于仁宗延佑二年(一三一五)。苏天爵入国子学,应在延佑元年(一三一四)或稍早,也就是在他二十一岁或更早一些时候。值得指出的是,国子学是元代汉族儒生入仕的一个重要途径。元代国子学招收的对象是贵族、官僚子弟,但是事实上贵族和高级官僚子弟入学者极少,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怯薛怯薛,突厥—蒙古语。原义为轮番宿卫,后成为蒙古大汗禁卫军的专有名称。入元朝后,怯薛成为皇帝身边的执事人员,世代相袭,朝廷大官多由此出身。或荫叙谋取高官,用不着费心苦读。国子学的学生主要是中下级官员的子弟。苏天爵显然就是以父亲的地位得以入学的。国子生要定期考试,国子学内部的考试称为私试,合格者打分。积分达一定标准可以参加贡举考试。元代中期,「岁贡六人。蒙古二,官从六品;色目二,官从七品;汉人二,官从七品」。苏天爵:齐文懿公神道碑,见本书卷九。贡举考试由朝廷派人主持,称为公试。苏天爵在国子学期间,勤奋努力,得到著名学者虞集等人的赏识。延佑四年(一三一七),天爵参加国子学生贡举公试,所作碣石赋「雅驯美丽,考究详实」,为主考官马祖常所激赏,拔为第一。见马祖常文,本书目录后附。因此得以释褐出仕,授大都路蓟州判官(从七品)。时年二十四岁。
  苏天爵由国学贡举出仕,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起点,对他后来的发展,关系至大。元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有怯薛、荫叙、吏员出职、国学贡举等途径,后来又有科举。列名怯薛,限于蒙古、色目的贵族、官僚子弟,苏天爵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通过荫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但其父苏志道尚任职,而且其品阶(从五品)荫子,不过从九品,属于最低的品级,往上升迁不易。由吏入官,是当时多数汉族知识分子入仕的主要途径,也正是苏志道走过的道路。但是,这是一条漫长而又坎坷不平的道路,能上升到高品阶的极少。元制吏员为官止于四品。苏志道是有名的能吏,数十年辛勤,南北奔走,终于五品,便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在科举实行前,经由国子学出仕,是汉族知识分子的最好出路。当然,在国子学中也充满了竞争。国子学生员定额四百人,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每年得以出贡的汉族学生不过二人。尽管如此,它仍然提供了可以凭个人努力争取入仕的机会。苏天爵凭入学前的基础,以及入学后的勤奋努力,终于脱颖而出。二十四岁即为七品官,这在元代汉族儒生中是极罕见的,而这也就为他进一步的升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