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本。本固邦宁。无土地政事。其何以言邦。即此较之。其立言也。孰优执切。孰徵用。孰简明。矧三要素。犹诸侯之义也。非王者之道也与。

问、孔子云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如之何而可行道哉。

答、君子之行道也。智而已矣。智谋踊跃。何过与不及之有云。

问、孔子又云。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不及也。知之何而后可以明道哉。答、智谋踊跃也。委曲求全焉。故曰贤者。天地之仁也。仁则明明德於天下矣。

问、人有恒言。智谋踊跃者。大德之行也。委曲求全者。大德之成也。信乎。

答、君子之德也。岂易云乎哉。仁者先难而后获。有德自有成。

问、天下事未有不内外合一而后成者。如大事在智。小事在力。

答、君子之为事也。几而已矣。

问、君子之行道也在智。足以压人耶。

答、君子之智。聪明达天德。能好人。能恶人。故天下咸服。(刍谈录)

第一一四礼拜君子知几其神

民国三年六月初四日记

问、三十而上。四十而下。是人人如此耶。

答、三十而上。四十而下。是人血气之身。后天之说法也。论人一离母腹。就由此日而下。在母腹之中。浑无情欲者。才是上帝。落在红尘。即有贪嗔痴爱。就是下也。如在万壑悬岩。跌一跤下来。落在那凶滩恶渡之中。就顺水而流。但其恶渡有长短。如三十里就到了大海。故三十而亡。如四十里到了大海。即四十而亡。人每往下流。故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其实人寿之长短。在先天已定。即看出母腹之时。所得先天元阳之多寡。非后天人力能助之。譬如我身中有一百钱。他人有一千。任我俭用。将一百钱用尽。别无有了。见他人不俭用。还在饱食暖衣。我俭约还在缺衣少食。旁观者以为不平。而不知内中各有所得之多寡。如灯之得油。油乾则火灭。理也、亦数也。故人必要知身落红尘。即是苦海中之凶滩恶渡。其凶滩不过百里之长。朝日趋下。其中虽受了千磨百折。终是落於苦海之中。各位先生。我和你现在的情况。不过还在凶滩恶渡之上。一朝凶滩一过。即是无限的苦楚。欲离苦楚。莫若为善。苟有人以善来相劝。即如今天来一只船。是来渡我们。我们若仍在凶滩恶渡之中。随波逐流。不知回头是岸。直到苦海时。悔之晚矣。设早听人相劝。即如乘船上岸。回头一看。才见一般人在凶滩恶渡之中。下面又有一个无限的苦海。万劫不能超身之地。始知道呼他人上岸。替他人可怜。而他人还在扬扬得意。执迷不悟。千呼不醒。万唤不应。反说那里有船。何处是岸。不过迷信家之怪言诞语而已耳。此种人是应受红尘苦海之罪者。如何可救。故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然以不忍人之心来说。又安得不望大悲大愿者。起而开普度之门耶。(问谈录)

问、学道易。得道难。得道易。行道难。孔子云、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有道者、不可以不知人。不知人则道无用也。不能行道也。行则得咎也。此论语为政以德一章。先之以知人为首。

答、学者、体也、仁也。知人者、智也、用也。为政以德。而不知人者。未之有也。不知人、则不可以为政。德惟善政。不可以为政。何德之云。

问、敢问何以能知人也。

答、知外王之人。莫若知内圣之人。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不知天无以知人也。

问、知人则哲。惟圣者能之。诚不易也。由内圣而知人。如见其肺肝然。小子不敢问也。敢问由外王而知人。其道何也。

答、孔子不云乎。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焉。

问、此具体的观人也。必积之以时日。而后知之。敢问急时观人之法。骤观之而骤用之。其道何也。

答、孟子不云乎。听其言也。观其眸子。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察言观色。人焉哉。

问、安得人人而观察之也。人人而观察之。不亦苦乎。

答、无已则有一焉。凡事注意之可也。一注意则知其口是心非矣。君子知几其神。乐莫大焉。何观察之足云。

问、君子行道。真有道也。小子愿学焉。

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日新。亦君子自强不息之道也。

问、学者、所以行道也。故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时习者、躬行实践。学之心而应之手。道不可须臾离之意也。故曰人之所以学。学以致其道也。不行则不得焉。学而不行。是不时习。所谓记问之学也。徒知其表。有何味哉。是以大学立传。首於诚意。而不首於格物者。重躬行也。子夏云、事父母能竭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