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由太极一变。一点灵光。混同父母阴阳之气。内中所含系之善恶。各居一半。禀父母精血而成形。又恶多而善少也。加之十月胎元圆满。则离母腹。先天一断。真性伏於北辰宫中。真命又伏於人身中之太极宫中。其微微有一点真性。在人身些子玄关中。不能作主。任凭情欲之性。横行颠倒。故性恶也。何以知之。试看孩童下地即哭。顺情则喜。足支手舞。稍有不悦。哭泣不堪。稍有知觉。即好好色。即恶恶臭。若不受良师好友之教。不能成人也。可见荀子之言性恶不谬。告子之言性有善有不善。性善者。义理之性。不善者。情欲之性也。不分善恶者。义理之性。主乎情欲之性也。自古迄今。所善者。皆是义理之性。所恶者。皆是情欲之性。义理者、先天之性也。情欲者、后天之性也。世界中人居多。故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试观今之学子。未入学堂。心尚纯良。因在家常有贤父兄循循善诱。入则孝。出则弟。一入学堂。期月之间。而义理之性去。情欲之性生。言行动静。俨然是一般新气象。此是人情中之当然。列列可考者也。凡人由性恶而情多。虽存一点义理之性。终被情欲之性细绑。而义理之性不能作主。故告子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加之有一般学说。要开风气。开民智。而不讲道德。讲手段。讲奸谋。自以为中外之英雄。皆欣欣然以造时势为乐。因此逐末忘本。义理之性。竟自消於无何有之乡。情欲之性。日深一日。六欲七情。变幻无端。又加之前生今世。冤牵相连。义理之性。埋没深远。所谓先先天之性。退处无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人不知中。不能允执厥中。即不能使先先天之性。仍还其本位。身虽在世。其心如死。直到杀身亡家。而不自知。荀子之言性恶。其理不辩而自明。惟聪明圣智达天德者。富贵不能动其心。贫贱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屈其勇。如中流砥柱。和而不流。任尔千磨百折。至死不变。凡作一事。先终而后始。真是豪杰之心。圣贤之志。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见一恶、如朝衣朝冠、坐於涂炭。无事不合中庸。孟子云、人性皆善。为建中於民之君子。兼善天下。使天下皆为士君子之行而言也。(问谈录)

问、行德在智。毁德亦在智。故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答、君子之智本诸天也。故克明峻德。不明峻德。何智之有。故君子顾 天之明命也。

问、大舜者大德也。逆境家庭。所以克己。上帝之大爱也。己有未克。则德有未至。苟不至德。至道不凝。至德者、一日克己也。至道凝者、天下归仁也。克己复礼者。尽人合天也。天下归仁者。天人合一也。天人合一。一以贯之。万教皆归儒也。统一全球也。仁者之世也。答、大德者大孝也。以其大智也。故君子可大受。而后大爱之也。

问、上仁性也。下仁命也。三十而立。性命一也。四十不惑。内外一也。五十知命。人合天也。六十耳顺。天人一也。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头头是道也。

答、性命一者。身内之中也。君子谓之命。命立而道生矣。

问、智能致福。大福则仁者受之。故大智若愚。仁统智也。

答、有智而后有仁。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未有仁而不智者也。

问、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即未能尽人。焉能合天。未知生。焉知死。即未知儒。焉知佛耶。答、天者道也。佛者释也。人者伦也。故曰儒而后释。释而后道。下学乃能上达也。

问、人伦道德研究会启中。言伦为儒家之分。为下学。为入德之门。德为释家之分。为入道上达之梯。道为道家之分。人伦道德含三教。此章亦含三教耶。

答、儒者三教之统也。故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问、然则由也升堂未入於室。即知外王为儒。而不知内圣乃三教合源欤。

答、非不知也。未之能也。

问、忠信者。重禄之尊德行也。

答、大同之世。忠信而已矣。

问、大同者、大道之行也。忠恕尚违道不远。况忠信乎。

答、以中和之道。行忠信之实也。

问、释迦进化之世。何谓也。

答、以中和之道。行忠恕之实也。

问、神化之世。始行中和之道欤。

答、以清真之道。行中和之实也。(刍谈录)

第一零四礼拜天地需人孔急

民国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记

问、当时人心思乱。是天道为之耶。人事为之耶。

答、人有恒言。人心不好。天心不顺。其理甚是不错。以天演论看来。非人心不好。是气数之使然。此说亦不谬。据我想来。论理要归罪於人、何也。人为万物之灵。不能作乾坤之肖子。天地的功臣。何以为万物之灵。不能旋转乾坤。代上天宣化。挽回世道。救正人心。虚生於世。将何以对上天。对父母耶。上天不能言。赖人辅之。而人不惟不能补气数之不齐。而反由气数颠倒。助气数之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