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有大同之真心。立志在此。毋乃迂阔。毋乃好大。徒托空言与。

答、吾儒之性分在人道。大同乃人道之正轨。所谓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者。非意之也。大同者。大道之行也。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学所谓明明德。明明德者。明明德於天下也。即平治天下。大同是也。春秋所谓太平世。大一统者。大同之别名也。孔孟之时。全球未通。故栖皇传食。惟立功立德立言於后世。作大同之先声已耳。故曰大道之行也。丘有志焉。而未之逮也。道其不行矣夫。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入则孝。出则弟。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已矣。今者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大同之时也。有人於此。知天地之化育。允执厥中。中天下而立。立天下之大本。经纶天下之大经。肫肫其仁。则将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进天下於大同之世也。岂不懿欤。

问、战争既非大同世之所有。何不提倡弭兵。禁炮何为。

答、今者海禁洞辟。水陆皆通。有大同之势。海牙和平。仲裁裁判。有大同之机。圣道不明。大道不行。由无大同之学。故无大同之世。虽然、今天时、地利、人事、三者。日趋於大同矣。老子所谓元同是也。元同者、将拨乱反正。略小康升平而大同乎。〖HT5”〗(道德经有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元同。)战争去炮。先治其标。亦人道主义之当然。问、学制固为天下国家治化之母。敢问大同之学、何学乎。

答、天下之治乱在人心。救正人心在圣道。圣道则以道德为主。法律为辅。今世提倡佛回耶等教。有补人心。无裨政治。惟孔教仁心仁政。可以修齐治平。中人以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中人以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因材施教。盖非孔教不能大同。

问、子言为政在人。中和学堂。为造就人才之本。以予观之。不但为国家理治之本。且为天下大同之本。万世太平之本。即天地敦化之本。而中字之见於科学也。又随时变更。层出不穷。洵为天下之大本。所谓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也欤。

答、然。天道时中而生孔子。孔子时中代表天道。天道敦化。首自大同。故大同不过尽人合天。上达天道之下学而已。盖能大同。始能进化。三才因之。始能归化。故孔子云。下学上达。知我其天。今天下已鼓吹大同矣。当本孔子之时中。立为学堂。学堂者、时中之所。大同之炉。聚宇宙之学。一炉冶之。并行不悖。相协于中。集合万国之人。一堂同化。出门同人。一道同风。所谓性命之原。同出於天。同心同德。一家一人。孔子所谓有教无类也。大同乎何有。

问、中和学堂。洵为世界一大学矣。何不曰中和大学。而曰中和学堂。

答、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心之本在诚意。诚意之本在执中。故中为天下之大本。进言之。天下之大本者。天下之大有也。天下之大有。天下之大无也。天下之大无。天下之大中也。天下之大中。天下之大本也。故名曰中。合天下之学。折衷於中。聚天下之人。因材而教。全才由中出。国家由中治。天下由中平。世界由中化。天地由中泰。故名曰和。和者、中之见行於人也。人和方足弥纶天地之元气。庆万物之生成。 然相忘於太和之天矣。故和为天下之达道。是故致中和。天地位焉。夫学堂为中和之所。所以章天道。立人极。正大位。燮阴阳。故不曰大而天地莫载。包天地外。立天地中。孰有大於是者。(刍谈录)

第八十四礼拜终日不违新义

民国二年十月廿六日记

问、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何也。

答、(白话解)吾与回言终日这章书。是孔子与颜子讲道。终日一天。颜子亦不问。如愚、犹如未知也。盖颜子闻一知十。声入心通。孔子所言者。颜回皆闻而悟到。故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者。回退后。夫子去详察。见他言行语默之间。皆合于道。特说明此处。为回也不愚之证。夫孔子之道大。就是子贡之聪明。还言不可得而闻。万仞宫墙。不得其门而入。颜子之聪明。亦是圣门的光辉。但终日不违。亦是圣门中的恨事。如颜子有违。就有问答。夫子必要发明其性道之精微。亦足开后世性道之风。岂非儒门中之幸事乎。是以孔子言之。以启门人辨难之心耳。

(官话解)颜子、孔子弟子。姓颜。名回。字子渊。鲁人也。与回言终日者。言与回谈道论德。虽终日之久。孔子见他不违。是无言不说。如愚是痴。退而省其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