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以千里。此理於办事时最易见之。不知平时一言一笑。一动一静。莫不如是也。

答、故君子戒慎恐惧。慎独以慎言行。

问、子言中庸。乃大道之行。行道者必先立命。命立乃可受天之命。敢问其说何也。

答、中庸开首。即曰天命。天命者。命之於人也。钧是人也。或能受命。或不能受命。何也。以其命之立与不立而已矣。立命者。立己之命。非立天之命也。己之命为本。有本乃能载道。即命立乃能受天之命。有子所谓本立而道生也。

问、有子其为人也孝弟一章。推其意。孝弟二字。为立命之法。世之人孝弟不少。未见其立命而行道者、何也。

答、有子之谓孝者。非只孝后天之父母。生养躯骸之父母也。将孝先天之父母与我性灵也。先天之父母者。上帝是也。道出於天。即出自上帝。上帝为天地万物之父母。即天地万物之本根。孝者、以上帝之心为心。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乃所谓孝。弟者、非只弟长上之人。将尽弟道以求师。师者、传上帝之道以成人。代上帝以辅仁。君子弟师以求学。学以尽其孝。此君子之性分也。故尽孝即为尽性。尽性即可至命。至於命者。即克己以复礼。命能自主也。色欲不能动其情。财帛不能淫其心。本立也。命立也。命立而能受命。是谓礼复。故礼曰、夫礼本於天而成於人。天之命为末。己之命为本。有本则有末。故曰本立而道生。即大学所谓物有本末。言道也。不曰道有本末。而曰物有本末者。以有天之命。无人之命相合而为一。天人合一之谓也。合之於儒曰人道。合之於释曰性道。合之於道曰天道。故曰物有本末。物者三教通缄之义也。

问、既曰物有本末。又曰事有终始者、何也。

答、事者、人事也。事有终始。即士先志。志之所在。即事之所在。未始而先已终也。以上帝之心为心者。乃能志於大道。志於大道之人。乃能代天行道。千磨百折。无有悔心。盖以先立定终。然后始尽人事以行其志。乃能遵道而行。不至半途而废。此句言君子立命之学。尽人事以合天道。即立命以受天命也。

问、本立而受天之命。是天命之谓性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三句是行道之象。敢问其义、何也。

答、天命者。即天之大道也。大道在人。道虽出自上帝。上帝无形。化生万圣以为形。万圣立其教。即代上帝行其道。是上帝之道在万圣。万圣亦人也。曰天人。故不曰圣命而曰天命。天者、万圣之总词也。命之下民曰世人。世人受天之命以为性。故曰天命之谓性。世人率天之命以为法。是谓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故曰率性之谓道。此句是君子修身以道。敦厚崇礼。行天之明命於一身。以身作则。为君子内圣之学。修道之谓教者。世人之程度不一。须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因时因地以行其教。故曰修。修者修长合短。因势利导。使民日迁善而不知。修之功也。修己之道以教人。即修己以治人。修己以安人。故曰修道之谓教。此句是君子外王之道。即明天之明命。以保四海。天命者道也。命之於人。是失道也。太上曰、失道而后为德。天命之谓性。性、即德也。道得於心曰德。受天之明命於身、曰明德。明天之明命於天下、曰明明德。中庸乃儒家行道之书。故曰明明德句。专指儒家而言也。

问、大学为大道之载。固无疑矣。敢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二句是何解说。

答、此道字即率性谓道之道字。道不可须臾离。即天命不可须臾离。天命者、行道之几也。君子一日二日万几。皆奉天以承命。君子者、天命之代表也。离天命则不可以为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即不知立命之学。受天之命以为道。承天之命以教人。故曰可离非道也。离天之命。是无法守。视、听、言、动。皆情欲之私。何道之有。况天机万万。离则失几。君子知几其神。有失其几。即分有未尽。未能张天之道。以达圆满。是谓过矣。道不可须臾离句。即君子寡过之学。守中之功。

问、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此数句又是何义。

答、戒慎恐惧两句。所以言不可须臾离之功夫。不睹不闻者。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隐微二字。即表天命之状。天命隐微。最易失之。故君子戒慎恐惧也。隐微二字。又言出戒慎恐惧之所以。莫见莫显四字。言天命虽无声无臭。为天地万物之主宰。凡天地万物之形象。皆天命之彰也。故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谓明命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即顾 天之明命也。戒慎恐惧。即君子慎独之状。独者、人身隐微之地。即所以受隐微之天命也。慎者、毋自欺以欺天而欺人。即克己之实功。诚意之实事。为仁之奠基。故君子慎其独句。即君子存心以事天。尽心以奉天。居易以俟命也。

问、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句。何谓也。

答、天命者、即命大道於人也。大道在天曰衷。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