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之月,杀气浸盛。师氏曰:《书》:宅朔方,曰幽都。幽,阴也。朔,北也。

②掣臂飞,谓掣臂鞲而欲飞去。③《战国策》:“燕雀处堂。”④《楚辞》:“指九天以为正。”王嗣奭曰:形容佳画,止于夺真,而穷工极变。如“高堂几生鹘,飒爽动秋骨”,奇矣,“却嗟真骨遂虚传”更奇。


东津送韦讽摄阆州录事

梁权道编在宝应元年。【鹤注】东津在绵州江水之东津。

闻说江山好,怜君吏隐兼。宠行舟远泛,惜别酒频添。推荐非承乏①操持必去嫌。他时如按县,不得慢陶潜②。(上四送韦讽,下四摄阆州。吏(,) 而兼隐,得领江山佳胜矣。非承乏,以贤摄官山。必去嫌,以廉尽职也。【顾注】末句嘱其毋慢属员。)

①《左传》:“摄官承乏。”

②《晋书陶潜传》: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白帖》:录事参军,即古郡督邮之职。


光禄坂行

蔡梦弼曰:光禄坂,在梓州铜山县。【鹤注】此是宝应元年在梓州作。考《崔宁传》云:宝应初,蜀乱,道路不通,与此诗相合。

山行落日下绝壁①,南望千山万山赤。树枝有鸟乱鸣时,瞑色无人独归客。马惊不忧深谷坠②,草动只怕长弓射③。安得更似开元中④,道路即今多拥隔。(光禄坂,伤乱离奔走也。前四,坂上暮景。后四,度坂情事。马惊草动,中途恐惧之状。因拥隔而念开元,乃伤今思昔也。《杜臆》:五六,忧盗而不忧坠马,可谓巧于形容,是真情实景。)

①谢灵运诗:“晨策寻绝壁。”②马惊,见《国策》。③《南史》:宋明帝以王景文外戚贵盛,张永屡经军旅,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④《玄宗本纪》:开元间,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刃。


苦战行

【鹤注】上元二年,段子璋反,陷遂州、绵州。遂在涪江之南,今诗云:“去年江南讨狂贼。”当是宝应元年作。骆宾王诗:”龙庭但苦战。”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①。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②。去年南行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③,时独看云泪横臆。(《苦战行》,为将领死事而作也。上四,痛其阵没。下四,忆其生前。)

①《后汉马援传》:援击交趾女子征侧、征贰,玺书拜援伏波将军。

②阮瑀诗:“身尽气力索,精魂靡所回。”③江淹诗:“孤云出北山。”卢元昌曰:黄鹤以马将军为马巴州。考公《奉别马巴州》诗原注:“甫除京兆功曹。”此在广德间,与子璋反时无涉。


去秋行

【鹤注】当是宝应元年作,与上首宜合看。

去秋涪江木落时①,臂枪走马谁家儿。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遂州城中汉节在②,遂州城外巴人稀。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③。(《去秋行》,为战士丧败而作也。来自涪水,故白骨无归。没于遂州,故冤魂夜哭。)

①《元和郡县志》:涪江水西自郪县界流入,在射洪县东一百步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按:涪江,在今重庆府合州。

②鲍钦止曰:段子璋反,遂州刺史嗣虢王巨修属郡礼出迎之,被杀。故曰“遂州城中汉节在”,盖伤之也。《唐书》:遂州遂宁郡,属剑南东道所领。按:遂州,今为遂宁县,属潼川州。潼川,即唐之东川也。汉节,暗用苏武节。③汉高帝《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朱鹤龄曰:段子璋以上元二年四月反,五月伏诛。而此诗云“去秋涪江木落时”,则非子璋反时事。鲍注既未可据,黄鹤以前诗为马将军会讨子璋而死,其说亦岂足深信耶。次公谓其事在广德元年之秋,亦无所证明。大抵杜诗无考者,皆当阙疑,不必强为之说。

今按:唐史出于传闻,未可尽信。杜诗出于目击,不必致疑。史谓子璋平于五月,而诗云:“去秋涪江木落时。”盖至秋末而寇始削平也。且子璋反东川,陷遂州,地与诗合。其时月不符者,必属史传之误。此时舍子璋之外,别无叛东川者,黄鲍二注,恐未可尽非也。


广州段功曹到得杨五长史谭书功曹却归聊寄此诗

鲍曰:前有《寄杨五桂州》诗,杨盖自桂而徙广也。【鹤注】《寰字记》、《方舆记》皆云:梓州有铜梁山,当是宝应元年在梓州得书而作。《唐书》:京尹及诸都督府,兼有功曹参军。广州为中都督府,故置。

卫青开幕府①,杨仆将楼船②。汉节梅花外,春城海水边。铜梁书远及③,珠浦使将旋④。贫病他乡老⑤,烦君万里传。(此答杨长史而作也。未带托段之意。【黄生注】杨为长史,乃幕府之职。首句切官,次句切姓。梅岭之外,南海之边,杨驻军于此也。铜梁,公所在。珠浦,段所往。采与地佳名,以助诗色。《杜臆》:本说书及铜梁,特倒言之耳。既贫且病,而又在他乡,公之近状,五字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