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别集类中:《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近时郭森卿宰崇阳,刻此集。旧本十卷,今增广并语录为十二卷。

  本集卷首宋郭森卿乖崖先生文集序:森卿初至邑,会旧尹三山陈侯朴授一编书,乃公遗文,欲刊之县斋而未果,属使成之。旧本得之通城杨君津家,凡十卷,今为十二卷。其会粹、订证,实属之尉曹孙君惟寅,而使学生存中参焉。

  按,据今人陈乐素《略论直斋书录解题》(收入《求是集》第二集》一文研究,解题成书约在淳佑十年或稍后。是郭森卿刻印《乖崖集》不得迟于十年也。故置于十年。

  

  宋度宗咸淳五年,已巳,公元一二六九年,咏死后二百五十四年。

  二月,知崇阳县伊赓重刊《乖崖集》十二卷,朝散大夫、特差荆湖安抚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权澧州军州事龚梦龙为序。

  按,据本集附集卷二龚梦龙序。

  

  元成宗大德六年,壬寅,公元一三○二年,咏死后二百八十七年。

  九月,赵孟俯与汤炳龙拜观张咏画像于北山书房,赵孟俯亲书张咏自赞: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徒劳丹青,绘写凡质,欲明此心,服之无斁。乖崖翁自赞。

  按,此据《张乖崖事文录》卷首。

  

  大德七年,癸卯,公元一三○三年,咏死俊二百八十八年。

  十月,崇阳县令马合马在县西美美亭前建成张咏祠。祠乃大德庚子(四年,一三○○)年改建,至此时建成。武昌路总管府治中察罕申写记,刻石立于祠。

  《张乖崖事文录》卷三忠定张公祠记:公之终更而去也,民思之,生祠公于所建美美亭,春秋祭祀不绝。绍圣中,移置静刹。绍兴,复祠于美美亭。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邑令陶楙以北峯亭亦公遗迹,乃徙焉,而命梵安浮屠主祠亭。郡志云尔。大德庚子,邑长改建社壝于亭前。

  

  明太祖洪武六年,癸丑,公元一三七三年,咏死后三百五十八年。

  崇阳县新构张咏祠堂于北峯亭基,知县亲行祭乖崖文,明太祖作张咏惠民记。八年(乙卯,一三七五)雨水后五日,连彦广作跋乖崖祠堂记(《张乖崖事文录》卷四)。

  

  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一三八四年,咏死后三百六十九年。

  在成都府治西南,建三公庙,祀秦蜀守李冰、汉守文翁、宋守张咏,岁时有祭。三人旧各有祠,至是重建,合为一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祠庙)。

  按《寰宇通志》卷六一成都府名宦:李冰,仕秦,为蜀守,凿离堆捍水以灌溉,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蜀人德之。文翁,仕汉,为蜀郡守,开学校,以诗书教人,风俗丕变,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以文章名,张宽以博闻显,严遵、李仲元以有道称,何武入为三公,皆文翁倡之也。

  

  明宣宗宣德九年,甲寅,公元一四三四年,咏死后四百十九年。

  十二月,礼部主事刘球使蜀,至成都,谒三公庙。退得咏像,有咏自赞及赵孟俯拜观书,遂命工善绘者临摹上石,并系之以辞(《张乖崖事文录》卷首张忠定公像记)。

  

  明孝宗弘治三年,庚戌,公元一四九○年,咏死后四百七十五年。

  七月,山西左布政使刘忠与咏同郡,慕咏之为人,因仕于蜀,为右布政使,与四川左布政使邢表搜猎羣史,访诸士大夫家,所藏编录有关于蜀郡者集之,合众疏披阅之余,遂命成、华二学教谕颜瑞、徐瀚三复雠校,正其差讹,汰其重复,次第篇目,聚为《张乖崖事文录》四卷,遂捐俸锓梓。

  按,此据《张乖崖事文录》卷首邢表序、卷尾杨光溥后序。《张乖崖事文录》,今存明弘治三年刻本与清康熙(一六六二--一七二二)中刻本,均题名事文录;而内中两序及一后序,均作「文行录」。

  

  清德宗光绪八年,壬午,公元一八八二年,咏死后八百六十七年。

  知上海县莫祥芝依康熙间张青芝钞本,校以明人影宋写本,重刊《乖崖集》十二卷,立秋日作跋(本集附集卷二莫祥芝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