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往真幻梦。但闻三人墓,萧萧木已拱。朅来抚陈 【衣】 【风】 吹我衣。墙边见残,屋角悬斜晖。雍琴感今昔,辽鹤惊是非。世故无足言,徘徊坏墙下。思人爱树木,况此岿然者。子孙固无忘,又将告里社。
【《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八「堂」字韵,页十三下引「刘挚诗」。(影印本第七十册)】
  石棋局
坚平宜荷明堂柱,方洁当函玉牒书。且拂尘埃伴君坐,一枰相与寄清虚。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二「局」字韵,页一上引「刘忠肃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八册)】
  清明后一日下沙
微风吹 【【脱一字】 】 幸阴晴,笑侧吟鞭十里行。时节早蚕生谷雨,人家新火接清明。衮衣犊鼻均无物,篱鷃云鹏各有情。欲挹浮丘挽春驭,尊罍安得泻东瀛。
【《永乐大典》卷五千七百七十「沙」字韵,页八下《江阴志》引「刘忠肃公文集」。(影印本第六十册)】
   【玉堂集】 序 【张方平《乐全集拾遗》(《四库珍本丛书初集》本)卷一收本文题作《张文定玉堂集》,缺漏甚多,故辑录于此。】
宣徽南院使太子少师致仕张公,谓河间刘某曰:「方平,知庆历制诏也。是时王师问罪夏戎,选使命帅,多辍西掖。尝以病白于朝,蒙留专典辞命。故当直演润,视辈行为多。踰年,入翰林为学士,旋改御史中丞,复以内职充三司使。久之,辞使还职。治平中,又自外官召充学士承旨,熙宁某年乃罢。暇日追惟荣遇,凡历内外制,通若干年。因录其文为二十卷。昔者太宗皇帝飞白『玉堂之署』,赐院,揭于堂上。方平实居堂之承旨合,于是假以名集。而子宜为其说。」某退而读公之文,稽载籍之传,而叹曰:亶乎甚哉,辞之不可以已也。夫万事异理,非言弗命。四方异情,非辞弗通。诗不云乎:「辞之辑矣,民之洽矣。」传亦有之:「子产有辞,诸侯赖之。」是以君天下者,必使其臣赞为辞而后出之。周御史掌赞书,汉尚书作诏文,此其官之见于古者。历代因之,其任逾重。夫以堂宁之一言,行乎四方万 【理】 【里】 之外。不高深简严,不足以重王体。又欲其诚之宣,不优柔曲折,不足以究民听。又欲其言之约,三代而上,经圣人所是,不可尚已。三代而下,作者污隆,随世屡变。其间承平之时,训辞深厚,号令温雅,有古风 【列】 【烈】 。而倾侧之际,书诏所下,武夫悍卒,挥涕感动。终于享好治之誉,建持危之功。则润色之効,岂小补哉!自庆历至于熙宁,维仁祖恭俭宽大,英祖克笃前烈。主上长驾远驭,略不世出。三朝政绩,巍巍焕焕,非寻常耳目所能听观。而于斯时,典册诰命,多出公手。上之仁心德意,国之威福所指,明布谕下,昭如日星。学士大夫、都邑野人,莫不晓然知治道之所以然。虽政绩固自卓越,而述作之妙,良有助哉!至于供奉歌诵,祠祝赞戒,勒之金石,播之乐府,多者千百,少数十言,体制纷然,各得其度。众人不给,我独赢余,又何其高也。而公犹曰:「是乌足录者。顾以国家典章政令,数十年间错见是书,因不敢废。」呜呼,是故公之心也。公行事阀阅,章章在人,当备国史,此弗论著。独记公之言,推广其意而为之序。元丰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尚书右司郎中刘某序。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韵,页九上引「刘莘老」。(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陆佃:《陶山集》十四卷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浙江)人。宋庆历二年(一○四二)生。熙宁三年擢进士甲科,官至尚书左丞。崇宁元年(一一○二)卒。《宋史》卷三四三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陶山集》十四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陆佃陶山集 【十五条】
以上十五条,馆臣漏辑者一条。
  除馆职谢丞相荆公启
乘槎问汉,敢妄意于英躔;入馆登瀛,遽叩名于仙籍。载循蹇浅,弥切兢惭。国家乘有赫之炎图,绍无疆之历。笃生睿主,登用真儒。壮武烈于文谟,贲唐文于皇质。恭以宫使相公先生,道承三圣,德冠羣伦。既流膏泽以下民,更翼诗书而造士。至言不出,赐也仅闻其文章;大象无形,参乎才见其忠恕。成功弗处,秉义甚高。将集圣人之清,忽辞天下之任。而某曲蒙奖育,最号迂愚。早闻咳唾之音,晚在炉锤之内。回瞠目乎其后,每望车尘;疏攘臂于其间,更縻廪赐。比登词馆,实出师门。缓三年而为儒,窃尝承学;乌九写而成舄,猥预校文。点砾甚功,衔珠昌报。秋阳以暴,缅怀涤汉之情;春服既成,遐想浴沂之乐。仕欲行义,进思尽忠。庶无负于初心,庸少偿于至德。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十三上引「陆佃陶山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刘跂:《学易集》八卷
刘跂,字斯立。东光(河北)人。宋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初选亳州教授,元佑初除曹州学教授,以雄州防御推官知江州彭泽县。政和末,以朝奉郎卒。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学易集》八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刘跂诗 【一条】  刘学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