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昭皇帝宝训序
  朕惟帝王治天下仁恤苍生为祈天永命之本是之谓成德制礼乐法度为维持之具以传子孙是之谓成宪继统序者钦承之以求无爽于成德无愆于成宪用保天下国家于悠久是之谓继述越古稽昔夏商周之世禹汤文武肇于前皆有贤子孙绍于后历世绵永其效可见
  天佑国家我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峻德成功贻范于后者至矣盛矣
  皇考仁宗昭皇帝以仁厚温恭之德当国家亨嘉之运缉熙
  圣学帝王之心法经纶参赞之道咸贯而一之用光前烈迪后
  昆所以嘉惠臣民者咸出
  至诚恻怛之心期年之间
  深仁厚泽浃于下足以隆国家之治于永远朕承大位谨命儒臣纪之国典复辑嘉谟为宝训六卷祈四十一类凡百九十八条盖敬天勤民之心制治保邦之道备于是矣朕惟
  祖宗洪业创造之难继守之不易夙夜兢兢虑弗克负荷肆于
  训典是承是式且欲后之子孙咸承式焉庶其永保祖宗之付
  托于悠久也谨为之序云
  宣德五年正月二十日
  仁宗昭皇帝宝训序终
大明仁宗昭皇帝宝训卷之一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
  敬天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以遇冬不雪敕公侯伯五府都督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曰朕以眇躬托于臣民之上忧悯元元勤于夙夜而自今迄冬时雪不降来年无遂吾农柰何夫二气之乖由朕德凉薄大臣与国同体爕理之助诚有赖焉朕方惕厉自省卿等亦懋脩乃职用赞辅予庶以导召和气康济兆民夫爱民惟诚可以动天愿共勉之钦哉毋忽
  ○丙戌赐三公及六部尚书天元玉历祥异赋
  上初得此书以示侍臣曰天道人事未尝判为二途有动于此必应于彼朕少侍
  太祖每教以慎脩敬天朕未尝敢忘此书言简理当左右辅臣亦宜知之遂命刊印
  上亲制序曰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五事脩则休徵应失则咎徵应天人感应之机神矣惟天心仁爱人君常示变以警之惟明君必敬天于所警皆有惕厉脩省之诚未尝忽也此编明于天人之际审矣朕嗣承天序祗若天道动静云为恒慎诸此股股大臣与国同体欣戚相均今各以赐之非惟使达夫吉凶之几亦庶几其爕理之助云
  圣孝
  上为世子时
  太宗皇帝举兵靖难奉命居守旦暮督治守备及御敌之具每四鼓以起二鼓乃息左右或以过勤为言者答曰
  君父身冒艰险在外此岂为子优逸时且根本之地敌人所必趋者岂宜不为豫备而凡有所施为必禀命
  仁孝皇后乃行
  ○永乐十一年七月庚子千秋节时
  上监国南京先日礼部请行庆贺礼
  上曰
  车驾在北京予不得
  君父前躬致礼乃可受群臣礼耶其止之自是千秋节遇车驾巡狩并免礼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丙寅
  上为皇太子过凤阳谒祭
  皇陵毕周步陵旁望
  仁祖纯皇帝所遗石农器顾侍郎张本学士杨士奇曰国家帝业所自也徘徊久而后退既退陵下耆老进谒悉赐酒馔慰劳之有知
  太祖龙兴时事者留从容与语至夕加赐优厚已而顾士奇等叹曰知当时事者益鲜矣盖
  上重
  祖宗事率如此
  ○永乐十九年正月辛卯
  上为皇太子初至北京礼部尚书吕震言于
  上曰殿下前在南京数遣中官进保进奏牍每至輙有殿下过失上闻而皆其妄言今宜疏此人
  上曰过失吾岂能无今
  至尊既不信之我又可于此人计较耶卒寘之
  ○永乐二十一年十一月丁亥
  上为皇太子闻内侍黄俨江保数造危语譛之
  太宗皆不听
  上召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至文华殿语之故因叹曰天可欺乎非赖
  至尊圣明尚得在此哉士奇对曰殿下益宜自处尽道
  上曰尽心子职而已他有何道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丙寅敕谕礼部臣曰
  皇考大行皇帝圣德神功追配
  太祖统御天下二十余年恩德在民万世永赖
  皇妣仁孝皇后母仪四海寅奉
  宗庙协隆化理而尊号未上无以称朕孝思及天下臣民尊仰不忘之心其与群臣定议请谥于南郊
  ○九月癸未礼部尚书兼太常寺卿吕震奏
 太宗皇帝遗命丧服一如
  太祖高皇帝仿汉制以日易月今已踰二十七日请
  上释衰服服乌纱冠素服黑角带临朝
  上不听命与六部都察院详议以闻震与六部都察院共奏
  上宜服素冠黑角带群臣皆从君服
  上曰
  梓宫在殡朕何忍辶□处易自是临朝素冠麻衣麻绖朝退仍衰服
  ○十一月庚辰
  上谓侍臣曰守成之主动法祖宗斯鲜过举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后世为嗣君者往往作聪明乱旧章而卒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