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馆谷,待以藩王之礼。今闻其父已死,诚立之为王,遣送还国,世子必感恩戴德,愿修臣职,是不劳一卒得一国也。」(《元名臣事略》卷十一《枢密赵文正公》引李谦撰墓碑)
议征日本
诏授四川经略使,未几 【当在至元十年秋冬间。】 ,复召议进讨日本。公奏曰:「臣前岁渡海,居彼地者几再岁,熟知其民俗凶狠骁勇,不识父子之亲,不知上下之礼,蹲夷踞肆,与鸟兽无别。家置干戈,百姓皆兵。其地山水居多,可佃者极少,无桑蚕丝枲。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益富。且舟楫恃风而行,忽值风变,漂流触撞,沉溺之祸莫可预防,虽贲、育之勇,良、平之智,将无所施。臣奉使时,同行三舟,为风所漂,会集先后有相去二十余日者。用兵无虑百舟,随波星散,寄命沧海,欲进退齐一,协力成功,难矣。 【[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 【据《元史》卷一百五十九《赵良弼传》补。】 」(同上)
张雄飞
   请建储
【[世祖]】 命驿召雄飞至,问以方今所急,对曰:「太子天下本,愿早定以系人心。闾阎小人有升斗之储,尚知付托,天下至大,社稷至重,不早建储贰,非至计也。向使先帝知此,陛下能有今日乎?」帝方卧,矍然起,称善者久之。(《元史》卷一百六十三《张雄飞传》)
请立御史台
他日 【按御史台立于至元五年,张雄飞上言当在此年。】 ,与江孝卿同召见,帝曰:「今任职者多非材,政事废弛,譬之大厦将倾,非良工不能扶,卿辈能任此乎?」孝卿谢不敢当。帝顾雄飞,雄飞对曰:「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如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帝曰:「善。」乃立御史台,以前丞相塔察儿为御史大夫,雄飞为侍御史。(同上)
谏肆赦
【[至元]】 二十一年春,册上尊号,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止降轻刑之诏。(同上)
董文炳
   请赦天下
中统元年,上命公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危疑者尚多。与之更始,宜赦天下。」制曰:「可」,反侧者遂安。(元明善撰《城董氏家传》,《元文类》卷七十)
论发河南民丁及将校无俸
上召公密谋,欲大发河南民丁,公曰:「河南密迩宋境,人习江淮地利。河北耕以供需,河南战以启土;宋平,则河北长隶兵籍,河南削籍为民,便。又将校素无俸稍,连年用兵,至有身为大校出无马乘者。臣即所部千户私役兵士四人,百户二人,听其顾役,稍食其力。」上皆从之。始颁将校俸钱,以秩为差。(同上)
谏和籴边郡
【[至元]】 七年,改山东路统军副使,治沂州。沂与宋人接境,镇兵仰给内郡饟饷。有诏和籴本部,公亟命收州县所移文,……乃遣使入奏,略曰:「敌人接壤,知吾虚实,一不可;边民供顿甚劳,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惧来者,三不可。」上大悟,仍旧和籴内郡。(同上)
谏括宋诸藏货宝
【[至元十四年四月]】 公至自临安,……因奏曰:「臣在临安时,阿里伯奉诏检括宋诸藏货宝,追索没匿甚细,人皆苦之。宋人未洽吾德,苦之以财,恐非安怀之道。」即诏罢之。(同上)
董文忠
   论儒学
【[至元]】 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贡举,知帝于释氏重教而轻禅,乃言儒亦有之,科举类教,道学类禅。帝怒,召姚枢、许衡与宰臣廷辩。文忠自外入,帝曰:「汝日诵《四书》,亦道学者。」文忠对曰:「陛下每言:士不治经讲孔孟之道而为诗赋,何关修身,何益治国!由是海内之士稍知从事实学。臣今所诵,皆孔孟之言,焉知所谓道学!而俗儒守亡国余习,欲行其说,故以是上惑圣德,恐非陛下教人修身治国之意也。」事遂止。(《元史》卷一百四十八《董文忠传》)
奏事先启太子而后上闻
【[至元]】 十六年十月乙亥,还自万寿宫祝厘所,奏曰:「陛下始以燕王为中书令、枢密使,纔一至中书;后册储皇,累使明习军国事者十有余年,终守谦抑。非不奉明诏也,亦朝廷处之未极其道。夫事已奏裁而始启白,为人臣子惟有唯默,避在不敢以令可否制敕而已。以臣所知,曷令有司启而后闻,其有未安,断以制,则理顺而分不踰,必不敢辞责元良矣。」其日,尽前省院台臣将百人,上面谕曰:「自今庶务其听皇太子临,而后入闻。」(姚燧撰《佥书枢密院事董公神道碑》,《元文类》卷六十一)
谏农器官卖及徙猎户戍郢
公尝进言:「田器古无算,所以劭农。今冶官列肆以求赢利,至锄镈之属亦皆市鬻于耕者,非便。」诏遂罢之。
又言:「职虞者将尽徙猎户无虑数千戍郢中,往往质妻卖子,哭声震路,或自经死。实单弱不中徙,徒纷扰无益。」诏止之。(《元名臣事略》卷十四《枢密董正献公》引卢挚撰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