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蓄积以救疾病。" 六年诏: "以定州饥发仓赈之。" 七年三月以西京民劳于创阙发仓赈之。 九年三月制: 葺东西大悲院济危铺以救民疾。 六月以 州旱 移龙门仓粟赈之。 七月发*大仓粟赈贫民。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08

毅宗三年二月以尙州庆州饥遣使赈之。 十六年四月发仓 赈贫穷失所者。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09

明宗十八年八月制曰: "近闻东北面兵马使所奏关东诸城多遭水 禾谷损伤人民漂溺。 仅存遗氓 被饥馑朕甚悯焉。 宜遵京内东西大悲院例设食接济活人多少以为褒贬。" 又令移粟于朔方诸城仍遣使发仓赈民。 二十三年三月分遣使于庆尙全罗杨广道发仓赈饥。 九月发仓赈京城饥民。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0

高宗十二年三月制曰: "去年东方大水损伤禾稼民多失业流亡相继其令东北面兵马使诸道按察使开仓赈贷。 十三年三月制曰: "全罗道饥甚有蓄储州郡宜发仓赈给其无蓄储州郡各于私处取其 余赈给待 年偿之自甲申年后三税常 杂贡 皆停 以待 年收纳。" 十七年闰二月崔瑀以年饥请发*大仓赈之。 四十二年三月签书枢密院事崔坪奏"今春大饥民多死亡请发仓赈恤," 从之。 七月发新兴仓赐甲寅岁守京城坊里百姓。 四十三年六月发新兴仓赈守城军卒及合入州县吏民。 四十五年四月救急都监以年饥发崔 仓谷赐: 太子府二千斛诸王宰枢各六十斛宰枢致仕及显官三品以上各三十斛三品致仕及文武四品各二十斛五六品各十斛九品以上七斛。 又赐: 两班寡妇及城中居民军士僧徒诸役人有差。 四十六年正月城中饥人相食移升天府给粮与田又发仓赈: 宰枢寡妇前衔六品以下官及诸卫军坊里人。 三月金刚城防护别监王仲宣率合入州县民五百余口到升天城出米三十斛赈之。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1

忠烈王六年四月发兵粮二万石赈全罗道饥民。 又遣将军金允富如元告 中书省借兵粮二万石赈庆尙全罗道至秋偿之。 十三年二月赈东界饥民。 三月全罗道饥发仓赈之。 十七年六月元遣海道万户黄兴张侑千户殷实唐世雄以船四十七 载江南米十万石来赈饥世子尝奏"比年国人征戍转饷失其农业以致饥馑," 故有是赐。 于是颁米于七品以下七品七石八品六石九品五石权务队正四石坊里大户三石中户二石小户一石。 帝意本在贫乏今不先贫民富者所得居多。 十八年三月下敎: "以忠淸道因贼失农赐去年禄转 贡全罗道亦除禄转一千石以赈之。" 闰六月元诏江南漕运万户徐兴祥等二人运米十万石来赈饥民漕风漂失唯来输四千二百石王颁米于诸领府及五部户各一石。 二十一年四月元辽阳省奉帝旨以江南运米三千石赈双城。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2

忠宣王三年三月传旨"东西大悲院本为医理疾病而设令开城府同本院录事受有备仓米以养疾病。"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3

忠肃王五年五月下敎: "诸道穷民如诉无食按察 场官发仓赈给令待秋偿本。" 十二年十月下敎: "惠民局济危宝东西大悲院本为济人今皆废 宜复修营医治疾病。"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4

忠穆王四年二月遣使赈西海杨广二道饥置赈济都监王 膳以充其费发有备仓米五百石令赈济都监施粥饿人又发全罗道仓米万二千石以赈饥。 三月宰枢议请: 太史府库米三十石黄豆五十石义成德泉仓米一百石内府常满库布一百匹给赈济色。 四月京城大饥疫道馑相望漕运全罗道米一千四百石以六百石分赈忠淸西海二道以八百石 价换布五部贫民。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5

恭愍王三年六月以年饥发有备仓粟 价以市民置赈济色于演福寺发有备仓米五百石 粥以济饥民。 七年四月赈东北面。 五月又赈交州江陵道。 九年六月京城饥大布一匹 直米五升王发 二千石令民纳大布一匹受米一斗。 十年二月设赈济场于普济寺。 三月龙州饥人相食发仓赈之。 十一年四月发龙门仓谷一万石赈贷京畿饥民。 二十年十二月下敎: "一东西大悲院先王本为惠民而设近年以来主者不为用心致使贫病流离之人无所仰给予甚悯焉。 仰都评议使司司宪府常加体察取勘元属田民以赡医药粥饭之资。 一医药活人仁政所先。 国初郡县皆置医师民无夭 自今守令其访医人修合药物以济民命。 一近因倭寇漕运不通远近输转皆由陆路其令州郡修葺院馆储峙薪 以便行旅。" 二十二年四月全罗庆尙道饥遣使赈之。
#高丽史80卷-志34-食货3-赈恤-水旱疫 赈贷之制-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