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而其害有不小矣。 故陆守所以固我也海战所以威彼也。 如此则不两得乎。 文武不可偏废文经武纬天地之道也。 唐虞三代遐哉邈乎且以两汉言之高祖之与楚角也有如萧何者运筹而无汗马之功此文也。 有如韩信者分兵而有攻战之劳此武也。 光武中兴之时投戈讲艺息马论道则其文武 用经纬俱张而为后世之不可及也。 由是观之虽当战鬪之时不废讲论之道 当升平之时可忘战守之备乎 是以先王知其然立官设职崇文重武未尝举此而遗彼焉 我国家熙洽渐磨加以东渐升平百年民不知兵。 万户之府系皇朝所立旣是虚额诸卫之职为膏粱所占又且无军。 以今准古虽曰重武而无用武之实矣。 近以倭贼中外骚然几不土著。 又闻中原之民颇染贼腥。 尙赖皇天眷顾我元之深意吾皇涵养生民之洪恩今且宴安不至顚沛。 然居安思危则虽满不溢思患预防何蔓难 苟或因循一朝有缓急将何以备之乎 楚国失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其可安然坐视乎  我国东有日本北有女眞南通江浙之船止有朝天之路西走燕山。 倭贼之来旣已仓皇失措至请甲兵。 江浙之贼万一帆船而来女眞之人万一南麾其骑则荷 之民其遽为干城之卒欤 若变起仓卒人皆  无以卫社稷扶君王矣。 每虑及此窃自寒心。 臣愿设武举之科令充诸卫之士试以武勇而习其艺赐以爵禄而作其气国足精兵人乐为用庶几无他日 脐之患矣。 昔贾谊当文帝无事之时大息痛哭。  今薪火已然犹寝其上乎 宁使微臣获妖言之罪不使圣朝有无备之讥臣之愿也。 孔子之道大以远非臣所能赞扬古今崇奉庙学规模亦非臣之所能悉论。 国家内立成均十二徒东西学堂外薄州郡亦各有学规模宏远节目致密。 观祖宗之意所以崇重儒道者深且切矣。 盖国学乃风化之源人材是政敎之本。 不有以培之其本未必固不有以浚之其源未必淸。 古之帝王有令名于天下者亦致意于斯耳。 殿下以生知之资夙慕圣人之道痛学校之废遂下修葺之令非惟吾儒之幸实生民之福也。 然其朋徒解散斋舍倾颓有由然矣。 臣请言之。 古之学者将以作圣今之学者将以干禄。 诵诗读书嗜道未深而繁华之战已胜雕章琢句用心大过而诚正之功安在。 或变而之他夸其投笔或老而无成叹其误身其中英迈杰出为儒之宗匠为国之柱石者几何人哉 诗云: '恺悌君子何不作人 ' 作人之妙实在王化。 士流之弊如此则在上之人庸得辞其责乎。 又 登仕者不必及第及第者不必由国学孰肯 快捷方式而趋 途哉。 朋徒解散斋舍倾颓良以此夫。 臣伏乞明降条制外而乡校内而学堂考其材而升诸十二徒十二徒又摠而考之升之成均限以日月程其德艺贡之礼部中者依例与官不中者亦给出身之阶。 除在官而求举者其余非国学生不得与试则昔之招不来者今则麾不去矣。 臣将见人才辈出殿下用之不竭矣。 佛氏入中国王公士庶尊而事之。 自汉 今日新月盛。 肆我太祖化家为国佛刹民居参伍错综。 中世以降其徒益繁五敎两宗为利之窟川傍山曲无处非寺。 不惟浮屠之徒浸以卑陋亦是国家之民多于游食识者每痛心焉。 佛大圣人也好恶必与人同安知已逝之灵不耻其徒之如此也哉 臣伏乞明降条禁已为僧者亦与度牒而无度牒者卽充军伍新创之寺 令撤去而不撤者卽罪守令庶使良民不尽 缁。 臣闻殿下奉事之诚尤笃于列圣其所以祈永国祚者甚盛甚休。 然以臣之愚窃惟佛者至圣至公奉之极美不以为喜待之甚薄不以为怒。  其经中分明有说: '布施功德不及持经。' 听政之余怡神之暇注目方等留心顿法无所不可。 但为上者人所则效虚费者财所耗竭防微杜渐不可不愼。 孔子曰: '敬鬼神而远之。' 臣愿于佛亦宜如此。 臣亦知逆鳞必至于碎首但恐滥觞或至于滔天故冒万死不惜一言。 臣又复思惟盛衰相因理之必然。 我国家再世幼 陪臣执权纪纲失坠人思其治。 殿下以聪明宽毅可以有为之资当乱极思治可以有为之时宜渴于用贤矣。 未见束帛  宜急于听政矣。 而未见庭燎  。 贤能岂尽登庸奸邪岂尽屛退。 未闻一政之行徒 百姓之望。 如此而望其治成是犹却步而图前南辕而适燕臣甚为殿下耻之。 易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修心之要出治之方无过于此惟殿不留心焉。"
#高丽史115卷-列传28-李穑-002

二年擢魁科授肃雍府丞中征东省乡试第一名充书状官如元应举。 明年赴廷试读卷官 知政事杜秉 翰林承旨欧阳玄见穑对策大加称赏遂擢第二甲第二名 授应奉翰林文字承仕郞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寻还国王授典理正郞艺文应敎。 四年升内书舍人又如元礼任翰林院权经历。 五年以母老 官东归上书言时政八事其一罢政房复吏兵部选也王嘉纳遂以穑为吏部侍郞兼兵部郞中以掌文武之选。 六年试国子祭酒迁右谏议大夫请行三年丧从之。 七年以言事 权贵一时谏官皆左迁拟穑尙州其夜命以穑为枢密院右副承宣翰林学士谓宰相曰: "李穑才德出众非他人比。 用舍不如此无以伏人心。" 自是 掌机密凡七年。 十年红贼陷京王南幸扈从录功为一等。
#高丽史115卷-列传28-李穑-003

十一年王听佛护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