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蜀王本治广都之樊乡。后徙成都。」本书亦谓成都、新都、广都为蜀之三都。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则秦时应已置广都县矣。或缘汉初曾废并,武帝复置而徙其城,世遂传为新置。常氏误援之耶?有盐井、渔田之饶。大豪冯氏,有鱼池、盐井。【县凡有小井十数所及渔田之饶】《函海》注:渔「何本作鱼」,田「应作井」。按此十三字是后人批注语,宋椠误入正文。大井、小井之名,出于五代之世,晋无有也。江有鱼钱、《函》本作鲁。刘、李、张、吴、廖本皆作鱼。鱼、鲁,古文每混。漕梁。山有铁矿。江西有安廖本注云「当有误」。审不误。稻田,穿山崖过水二十里。汉时,县民当作人。朱辰,字元燕,为巴郡太守,甚着德惠。辰卒官,郡獽民北送及墓。獽蜑鼓刀辟踊,感动路人。于是葬所草木顷许皆仿之曲折。迄今蜀人,莫不叹辰之德灵,为之感应。今朱氏为首族也。


  成都市官,本有长,建武元丰本作建安。十八年省。


  蜀郡,太康初按《晋书?武帝纪》及《成都王颖传》初当作末。属王国,改号曰成都内史。王改封,乃复旧。


      十三


  广汉郡,高帝六年置。属县八。汉户十七万,晋四万。去洛三千里。南去成都百二十里。西接汶山。北接梓潼。元丰本作橦。东接巴郡。〔南接蜀犍为〕。原脱南接一句。盖以南去成都句代蜀郡也。然广汉西南接犍为之牛鞞、资中界。此不当省。本治绳乡。《水经注》引作乘乡。又作沈乡,云姜诗居。实一地。安帝永【和】〔初〕中阴平、汉中羌反,羌乱发于安帝永初元年。汉中羌乱发生于永初四年。永和为顺帝年号,上距永初三十余年。羌乱已平矣。故改一字。元初二年移涪。《水经注》引作「永初二年」,亦误。后治雒元丰本作。下同。城。王莽改曰〔新〕【就】都。刘、李本作新都。他各本皆同《汉志》作就都。公孙述名曰子同。益州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旧各本不重为字。廖本加。当有。土地沃美,人士俊乂,此下旧各本皆有为字。顾广圻校稿批云,「上为字错压下」。廖本删。当删移。一州称望。【然】似为赘文。汉选此下浙本有为字。并挤刻下蜀郡字。蜀郡、广汉太守,每重德刘本作得。他各本作德。疑重德上脱一字。高俊。故前〔有〕廖本脱有字。他本具。赵护、疑当作「楼护」。见《游侠传》。赵护徒以平郑躬乱入史。常氏未言郑躬事,即不当列赵护。【弟】〔第〕五伯鱼,见《蜀郡》。后有蔡、陈,表章礼物,殊于诸郡。其太守着功德者,有刘【感】〔咸〕据《后汉书?独行?李业传》改。孙【宾】〔宝〕依《汉书》七十七改。蔡〔
茂〕原脱。顾广圻校稿云:「蔡茂,在《大同志》,又《士女赞》。陈宠。四部备要本陈下空二格夺「宠伯」二字。【伯鱼】此广汉太守。浅人妄缘上文夺茂、宠填「伯鱼」字也。〔茂〕自郡径迁司徒。宠亦至三公。而【?】〔●〕廖本从衣作?。讽、尹睦、鲜于定、《四部备要》本夺定字,只空位。赵瑶皆公望也。薛鸿,疑当作汉。说在注。辈,卿佐也。【而】许靖亦为上公。【及】何祇、常闳刘、钱、吴、何、《函》、王诸本作合。李本作阐。廖本改作闳。皆有称。此下,张、吴、何、王、浙本皆有一望字。并下连。于其上空格。刘、李、钱、《函》、廖本但空格,无望字,兹从。以处州中,益州恒明各本缺笔。治此郡。


  初平中,益州牧刘焉自绵竹移雒县城。筑阙门,云其地不王。云上当有占字。乃留孙修《三国志》作循。吴、何本作修。据之。建安十八年,刘先主自涪攻围,且一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先主痛惜,言则涕泣。广汉太守南【杨】〔阳〕廖本南阳作南杨,误,兹据钱本等改回。张存曰:「统虽可惜,违大雅之体。」先主怒曰:「统杀身成仁,非仁〔者〕廖本无者字,兹依钱本等补。乎。」即免存官。十九年夏,雒城拔。何本作牧,与他旧本并有「雒城援」三字连。廖本无。兹从廖本,删三字(援,李本作接)。襄阳马良书诒刘、李本作诏,吴、何本作诣。《三国志?马良传》作与。诒同贻。诸葛亮曰:「承雒城何、王本作县。已下,尊兄配业光旧各本作先。《函海》云「应作光」。廖本改作光。良本作固作光。国,魄兆见矣。」时州或治成都,时复治雒。为蜀渊府。


      十四


  雒县  郡治。【泛】〔沈〕旧各本讹作泛。廖本注「当作沈」。乡旧各本「泛乡」上连,下乃空格,甚至提行。以「郡治泛乡」为句。兹移正。有孝子姜诗田【地】宅,姓族。〔大姓〕有镡、李、郭、翟氏。


  绵竹县  刘焉初所治。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旧各本皆作「十五斛」。廖本改作「五十斛」。是。汉时,任定祖旧各本此下有安字。廖本删。是。以儒学教,号侔洙泗。有多士,秦、杜为首族也。


  什【仿】〔邡〕廖本作仿。县  山出好茶。杨氏为大姓。美田。有盐井。


  新都县  蜀以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