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
  如是方便修 胜进转增长
  微尘念念灭 坏色正念法
  是则身究竟 何缘起贪欲
  知因诸受生 如鱼贪钩饵
  彼受无量坏 念念观磨灭
  知彼所依处 从心猿猴起
  业及业果报 依缘念念灭
  心所知种种 是名别相法
  是则思慧念 次第满足修
  观种种法相 其心转明了
  我于尔焰中 明见四念处
  律行从是竟 摄心缘中住
  苦如炽然剑 斯由渴爱转
  爱尽般涅槃 普见彼三界
  死焰所炽然 形体极消瘦
  喜息乐方便 身还渐充满
  胜妙众生相 顶忍亦如是
  是于我心起 真实正方便
  渐渐略境界 寂灭乐增长
  得世第一法 一念缘真谛
  次第法忍生 是谓无漏道
  妄想及诸境 名字悉远离
  境界真谛义 除恼获清凉
  成就三昧果 离垢清凉缘
  不涌亦不没 净慧如明月
  湛然正安住 纯一寂灭相
  非我所宣说 唯佛能证知
  那波阿毗昙 说五因缘果
  实义知修行 名者莫能见
  诸论各异端 修行理无二
  偏执有是非 达者无违诤
  修行众妙相 今我不宣说
  惧人起妄想 诳惑诸世间
  于彼修利相 我已说少分
  若彼明智者 善知此缘起
  摩罗婆国界 始得初圣果
  阿兰若山寺 道迹修远离
  后于师子国 村名劫波利
  进修得二果 是名斯陀含
  从是多留难 障修离欲道
  见我修远离 知是处空闲
  咸生希有心 利养竞来集
  我见如火毒 心生大厌离
  避乱净于海 阇婆及林邑
  业行风所飘 随缘之宋境
  于是诸国中 随力兴佛法
  无问所应问 谛实真实观
  今此身灭尽 寂若灯火灭
  僧伽跋摩。此云众铠。天竺人也。少而弃俗。清峻有戒德。善解三藏尤精杂心。以宋元嘉十年。出自流沙至于京邑。器宇宏肃。道俗咸敬异。咸宗事之。号曰三藏法师。初景平元年。平陆令许桑舍宅建刹。因名平陆寺。后道场慧观以跋摩道行纯备。请住此寺。崇其供养以表厥德。跋摩共观加塔三层。今之奉诚是也。跋摩行道讽诵日夜不辍。僧众归集道化流布。初三藏法师明于戒品。将为影福寺尼慧果等重受具戒。是时二众未备。而三藏迁化。俄而师子国比丘尼铁萨罗等至都。众乃共请跋摩为师继轨三藏。祇洹慧义擅步京邑。谓为矫异执志不同。亲与跋摩拒论翻覆。跋摩标宗显法理证明允。既德有所归。义遂回刚靡然推服。令弟子慧基等服膺供事。僧尼受者数百许人。宋彭城王义康。崇其戒范。广设斋供。四众殷盛倾于京邑。慧观等以跋摩妙解杂心讽诵通利。先三藏虽译未及缮写。即以其年九月。于长干寺招集学士。更请出焉。宝云译语。观自笔受。考核研校一周乃讫。续出摩得勒伽分别业报略劝发诸王要偈及请圣僧浴文等。跋摩游化为志不滞一方。既传经事讫辞还本国。众咸祈止莫之能留。元嘉十九年。随西域贾人舶还外国。不详其终。
  昙摩密多。此云法秀。罽宾人也。年至七岁神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群经。特深禅法。所得门户极甚微奥。为人沈邃有慧解。仪轨详正。生而连眉故世号连眉禅师。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王曰。有大福德人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人入境必驰奏闻。俄而蜜多果至。王自出郊迎延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礼。蜜多安而能迁不拘利养。居数载密有去心。神又降梦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炖煌。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植□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沼极为严净。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旧事更葺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左王畿志欲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阁。翘诚恳恻祈请舍利。旬有余日遂感一枚。冲器出声放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增勇猛人百其心。顷之沿流东下至于京师。初止中兴寺。晚憩祇洹。密多道声素着化洽连邦。至京甫尔倾都礼讯。自宋文哀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设斋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望。即于祇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等。常以禅道教授。或千里咨受四辈。远近皆号大禅师焉。会稽太守平昌孟顗。深信正法。以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及临浙右请与同游。乃于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旧俗多趣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思不服。元嘉十年还都止钟山镇岳埒美嵩华。常叹下寺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高相地揆卜山势。以元嘉十二年斩石刊木营建上寺。士庶钦风献奉稠叠。禅房殿宇郁尔层构。于是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