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神宗悟曰:「吾固疑此,得轼议,意释然矣。」召问:「何以助朕﹖」先生言:「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镇以安静。」时荆公创行新法,先生上书论条例司、青苗等法不便于民,且言:「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荆公怒,嗾御史诬奏其过,穷治无所得。先生请外,判杭州。徙知密州,再徙徐州。河决曹村,先生筑堤障之。又徙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以诗托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媒糱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神宗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先生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立,累除翰林学士,旋兼侍读。每进读至治乱兴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复开导。哲宗虽恭默不言,辄首肯之。尝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今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读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先生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已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先生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浚湖治井,民受其利。召为翰林承旨,复以纔请外,出知颍州。徙扬州。俄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寻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为礼部尚书。宣仁后崩,哲宗亲政。先生乞补外,出知定州。时国事将变,先生不得入辞。既行,上书言:「毋进好利之臣,轻有变改。愿虚心循理,区别邪正。」绍圣初,御史论先生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蔕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著书以为乐。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有六。先生与弟辙,夙承家学,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解矣。老泉作《易传》未成,命述其志。先生成《易传》,复作《论语说》。后居海南,作《书传》。又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诗四卷。(云濠案:《郡斋读书志》别增《应诏集》十卷,合称「东坡七集」。)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先生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忠规谠论,挺挺大节。但为小人挤排,不得安于朝廷。郁无聊之甚,转而逃入于禅,斯亦通人之蔽也。累赠太师,谥文忠。三子:迈、迨、过,俱善为文。(参史传。)

  苏氏易解

  朱子曰:「《干》之《彖辞》,发明性命之理,与《诗》、(《烝民》、《维天之命》。)《书》、(《汤诰》、《太誓》。)《中庸》、《孟子》相表里,而《大传》之言亦若符契。苏氏不知其说,而欲以其所臆度者言之,又畏人之指其失也,故每为不可言、不可见之说以先后之,务为闪倏滉漾不可捕捉之形,使读者茫然,虽欲攻之,而无所措其辩。殊不知性命之理甚明,而其为说至简。今将言之,而先曰不可言;既指之,而又曰不可见,足以眩夫未尝学问之庸人矣。由学者观之,岂不适所以为未尝见、未尝知之验哉!然道衰学绝,世颇惑之,故为之辩,以待后之君子,而其它言死生鬼神之不合者,亦并附焉。」

  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此论元也。元之为德,不可见也,所可见者,万物资始而已。天之德不可胜言也,惟是为能统之。

  朱子曰:「四德之元,犹四时之春,五常之仁,乃天地造化发育之端,万物之所从出,故曰『万物资始』,言取其始于是也。存而察之心目之间,体段昭然,未尝不可见也。然惟知道者乃能识之,是以苏氏未之见耳。不知病此,顾以己之不见为当然,而谓真无可见之理,不亦惑之甚与!」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此所以为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所以为利也。

  朱子曰:「此言圣人体元亨之用,非言利也。」

  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此所以为贞也。」

  朱子曰:「此兼言利贞,而下句结之也。」

  乃利贞。并言之也。

  朱子曰:「此结上『干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命太和』之文,与『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不相蒙。苏氏之说亦误矣。」

  正,直也。方其变化,各之于情,无所不至。反而循之,各直其性,以至于命。此所以为贞也。

  朱子曰:「品物流行,莫非干道之变化,而于其中,物各正其性命,以保合其太和焉,此干之所以为利且贞也。此乃天